長三角自貿試驗區聯動促發展
5月10日,長三角自由貿易試驗區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在上海揭牌。該聯盟由滬蘇浙皖三省一市自貿區共同發起成立,旨在加快推動滬蘇浙皖自貿區聯動發展。
“通過聯盟的設立深化聯動發展,相信能夠産生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倍增效應和溢出效益。”上海市發改委綜合改革處(自貿區建設推進處)處長趙宇剛表示,聯盟的設立有利於自貿區進一步發揮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重要載體功能,通過更大範圍的制度創新、改革集成,不斷推進區域開放合作,提升國際競爭力。
隨著2020年9月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啟動,中國自貿區佈局在長三角三省一市實現了全覆蓋。目前,長三角自貿區實施面積共705.34平方公里,涉及城市11個,承載了長三角區域核心經濟功能。
相關負責人在揭牌儀式上表示,該聯盟將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立足現有功能性平臺,持續提高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能級,加快長三角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合作建設,加快推動“雙自聯動”平臺擴大服務半徑,深化知識産權功能性平臺支撐引領作用,優化完善“一帶一路”多層次跨境服務平臺體系,推動聯盟資源共建共享,做強做優聯盟服務功能,為長三角自貿區企業提供全生命週期系統集成化服務。
趙宇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聯盟作為長三角自貿區聯動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平臺,每個區域的功能特色將會更加突出,改革創新更協同,讓主體參與更充分,要素流動更順暢。
他認為,聯盟的成立立足區域特色,聚焦國家所需、發展所繫、市場所盼的共性需求,在結合各自貿區的實際條件推動差異化改革創新的同時,可以加強優勢互補,長板共享。
“比如,在推進自貿區油氣等大宗商品市場聯動、加強科技創新聯合攻關等方面,研究構建資源共享和共性技術創新平臺。”趙宇剛説。
聯盟能夠加強自貿區之間的協同,更高水準、更高品質落實國家深化自貿區建設的各項任務,提供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同時從市場主體的需求出發,以具體項目為紐帶,搭建市場化促進交流平臺,讓企業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趙宇剛舉例道:“比如依託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深化區域內金融要素與科創資源的融合聯動,打通企業上市服務鏈,為長三角區域中小企業提供標準化、便利化的融資服務。”
據悉,為積極對接長三角一體化國家發展戰略,促進期現聯動發展,構建新型現代多層次大宗商品市場體系,上海和浙江自貿試驗區圍繞打造一體化油氣交易市場,優勢互補,開展合作,探索共建大宗商品多層次交易市場,打通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最後一公里”,架起了一座“期貨與現貨”“場內與場外”“境內與境外”“線下與線上”的聯通橋梁。
記者了解到,滬浙自貿試驗區相關政府和單位在業務創新、産品研發、市場推廣等領域進行緊密合作,在打造長三角期現一體化油氣交易市場上取得了巨大成效。目前,浙江自貿試驗區累計集聚各類油氣企業超過7600余家,2020年油品貿易額超過5580億元,成為全國油氣企業集聚度最高的地區,油氣領域多元化競爭格局不斷完善,初步形成“萬億級油氣産業格局”。
下一步,該項目將進一步發揮滬浙兩地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優勢,深化差別化探索,加強期現聯動、項目對接,將長三角期現一體化國際油氣交易市場建設持續推向深入,將長三角地區打造為以油氣為核心的大宗商品資源配置基地,提升大宗商品價格全球話語權。例如,探索建立場內全國性大宗商品倉單註冊登記中心以及對標國際通行規則開展交易模式創新等。
長三角自貿區外向型經濟發展水準較高、區域産業鏈供應鏈相連相依、市場主體豐富活躍、制度創新需求和場景應用多。“尤其在數據、技術等現代新型要素的流動方面可以主動探索新機制、新模式、新場景。”趙宇剛説。(記者 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