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長春推動蟹稻綜合種養綠色模式 打造“雙健康”生態經濟
吉林日報12月15日訊(記者王丹 曾慶偉)“養蟹子好,我家300畝水田,稻穗長,顆粒多,籽粒飽滿,不但不減産,大米的價格還漲了2元多,鄉
裏鄉親都能吃上蟹子了,在長吉北線擺了個攤兒,賣了小20萬元。”長春市九台區趙亞海經營蟹稻三年,他深有感觸地説。目前,
增收促動了周邊的稻農,長春市已有1500多戶稻農加入養蟹的實踐。
長春市的蟹稻綜合種養項目近三年發展很快,2015年在德惠示範面積200畝,去年地區示範面積2000畝,今年推廣面積2.3萬畝,若
按每戶1.5公頃,每畝增收1000元計算,每戶可增收2.25萬元,有1533戶受益。由於稻農實施蟹稻共生模式的積極性很高,預計明年
可達到5萬畝以上。
據專家介紹,蟹稻綜合種養是在保障水稻穩産的前提下,利用稻田濕地資源開展的水産養殖,形成季節性的農魚種養結合的生産模
式。蟹稻綜合種養具有“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的優勢,既能有效促進糧食生産、農漁民增收,又可
以發揮巨大的生態效益。蟹的糞便可以施肥,蟹的生存活動能松土,可以增加土壤通氣性並增強根系活力。證明了蟹稻共生這种經
濟模式具有極高的生命力。
紮實做好蟹稻綜合種養工作,推動産業融合。長春地區共有350萬畝稻田,目前有2.3萬畝實施了蟹稻綜合種養模式。蟹稻共生模式
産業鏈長,價值鏈高,在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産業結構調整的框架下,是農民增收致富、三産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具有
帶動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巨大潛力,空間廣闊。
蟹稻綜合種養帶動了稻米、蟹産品的加工和品牌建設。目前,長春市蟹稻共創建6個稻米品牌,由於品牌的效應,稻米的價格由原來
的每斤2.3元增加到每斤5元。高附加值帶動了加工業發展和農民就業。
另外,蟹稻綜合種養項目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已經成為田園旅遊熱點之一。德惠大青嘴蓮花泡已經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景點,帶
動了當地旅遊業的發展。同時,由於蟹可以食蟲,蟹懼怕農藥的生活習性,減少了點源污染,改善了生態環境,減少了稻米的農藥
殘留,提高了稻米的品質,這也是蟹稻共生項目深受稻農歡迎的因素之一。
據長春市水産技術推廣站負責人郭萬卿介紹,他們一直關注湖南、湖北、安徽等地,蟹稻共生、魚稻共生、鴨稻共生等模式,這個
模式可讓同一塊土地産出更高的收益,吸引社會資本介入,促進土地流轉。對於長春市而言,在穩定水稻生産的基礎上,應該加大
力度探索“蟹+稻”綜合種養先進技術,提高生産力水準,鼓勵發展“蟹+稻”綜合種養産品加工流通和觀光休閒農家樂等新業態,
優化區域佈局規劃,扶持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完善蟹稻綜合種養體系,讓農民分享更多的蟹稻共生創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