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長春市水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共設各級河長2325名
中國吉林網2月6日訊(吉網 吉刻APP記者 賈子堯):近年來,長春市水利局深入打造“五個升級版”,以更大格局、更高站位、更強生態理念、更系統思維形成共識,充分謀劃水利對長春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著力推進工程水利向生態水利的發展理念轉變、水環境的局部治理向系統治理轉變、水資源的寬鬆管理方式向最嚴格管理方式轉變,努力爭取生態一流和領先地位。
以工程建設促進水域環境改善
據了解,長春市水利局于2016年8月組建水利工程指揮部,負責伊通河南南段及北北段防洪工程、東新開河綜合治理工程、串湖水系城市防洪工程的水利前期、建設管理、監督指導、竣工驗收等工作,加強伊通河中段、東新開河、串湖等項目防洪工程監管,嚴格工程品質管理,先後排查安全隱患7處;牽頭組織實施新凱河流域(永春河、富裕河)城區段綜合治理工程建設,重點實施防洪、水生態治理、水生態維護工程,並於2017年8月實現全面開工,實施了河道清淤、水利工程護岸、新凱河堤防防汛路、夾板河涵洞等建設,河道清淤50余公里,處置排水吐口26處,基本完成5處黑臭水體年度建設任務。
多制度保障河長制 共設各級河長2325名
此外,2017年6月長春市全面啟動實施河長制工作,制定出臺了《長春市河長制會議制度》《長春市河長制信息報送及共享制度》《長春市河湖日常監管巡查制度》《長春市河長制驗收制度》《長春市河長制辦公室工作規則》《長春市河長制督查督辦制度》《長春市河長制考核問責辦法》7項河長制配套制度,全市河湖河長制管理實現全覆蓋,建立河湖保護機制和責任體系。建立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四級河長體系,全市255條河流、6個湖泊設立各級河長2325名,確定23個市直部門為河長製成員單位。集中開展了河道清潔整治、清理河道非法採砂、排水(污)口排查整治等專項行動;啟動兩大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綜合治理,實施封閉防護、土地退耕、房屋拆遷和生態治理。實行“管”“治”“保”一體化治理,實行“一長帶六長”,建立專項推進組,為深入實施河長制、改善河湖生態環境積累了豐富工作經驗。
兩大水源地年打撈垃圾約3500噸 水質達標率100%
長春市水利局以《長春市城市水利規劃》和《長春市水利現代化規劃》為統領,全面推進長春市水利“多規合一”工作進程。完成了《長春市城市防洪規劃》《長春市河湖岸線控制及用地規劃》《長春市再生水資源利用規劃》《長春市水資源綜合規劃》等編制工作,為優化水資源配置提供了科學依據。編制了《石頭口門水庫一級保護區綜合治理方案》《新立城水庫一級保護區封閉管理方案》,制定了《水源地保護巡查制度》《垃圾和水上漂浮物打撈制度》等;依據水量保證、水質合格、監控完備和制度完善四大體系,石頭口門水庫、新立城水庫水源地開展了集中式水源地安全保障達標建設工作,一、二級保護區設立界樁1700個、界碑240個、警示牌220個,兩大水源地年打撈垃圾約3500噸,水質達標率100%。
形成南北互動、兩帶呼應的生態聯動整體發展格局
長春市水利局把水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資源開發、利用、治理、配置、節約、保護的各方面和水利規劃、建設、管理的各環節,轉變了“水利工程單一服務防洪”的傳統理念。通過伊通河流域綜合治理,為改善區域水系的完整性、水體的流動性奠定了基礎。通過打造以新立湖與北湖為核心的南北濕地群落,形成了南北互動、兩帶呼應的生態聯動整體發展格局。通過控源、截污、減排及面源污染防治及內源治理等措施,有效減輕了河湖污染,改善了市區水環境品質,為維護長春市水質的良好性、水生物多樣性和完整性,促進水生態環境良性循環,增強流域水生態自然修復能力,建立健康的水生態系統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