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吉林省首次舉行環保及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公眾開放活動 看看這些環保知識你知道不?
中國吉林網3月26日訊(吉網 吉刻APP記者 呂孟陽 文/攝):3月23日至25日,吉林省環保宣傳中心組織4家環保及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很多對環保問題感興趣的市民帶著孩子一起走進環境監測站、污水處理廠、垃圾焚燒發電廠,在環保專家的講解下了解環保知識。
長春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每月監控水源地109項指標
23日,第一站來到長春市環境監測中心站。30名來自各行各業的市民走進長春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市民鮑女士也是其中一員,當天她還把自己的兒子帶到長春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希望兒子能多了解一些環保知識。
“空氣品質預報就是從這裡發出去的?我想了解一下他們是怎樣檢測的,也希望孩子能夠從小養成保護環境的好習慣。”鮑女士説。
現場,工作人員播放了一段環保相關的視頻,通過視頻展示,讓大家更直觀地了解環保知識。
隨後,總工程師于連貴帶著大家來到實驗室,這裡就是工作人員每天進行檢測工作的地方。
“這上百個儀器瓶就是我們每天需要檢測的量,除了檢測空氣以外,我們還承擔地表水、工業廢水、室內空氣、工業廢氣、土壤、危險廢物等領域200多個項目的監測工作。”于連貴説。
在原子熒光室,市民見識了原子熒光儀,主要是用於測定地表水和工業廢水中砷、汞、硒、銻、鉍5種化學物質的監測,平均每月測定的各類水質樣品100多個,2017年向市政府和國家上報的監測數據3500多個。
此外,中心站每個月都要對長春市轄區內的地表水和飲用水源地水質進行監測,水源地水質標準要求監控109項指標。
吉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6個方面教你辨別“霧”和“霾”
23日下午,大家來到吉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這裡能監測全省九市州的空氣污染物,通過預報預警平臺,數據可以實時在線上傳。“春節前,我們大力整治了焚燒秸稈行為,所有的火點位置,就是我們通過監測得知的。”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工作人員説,了解大致火點位置之後,他們會立即通知執法人員趕到現場,將火點撲滅的同時,對點火人員進行處罰。
現場,大家最為關心的問題就是有關霧霾的,有市民提問如何辨別霧和霾,工作人員現場進行了解答。工作人員表示,霧、霾看上去很像,可以從6個方面進行辨別:
兩者成分不同,霧是由水滴組成;霾由塵粒、煙粒或鹽粒等組成。
粒子大小不同。霧滴粒徑為100-102μm,肉眼可見;霾的粒徑為10-3-10μm,肉眼不可見。
顏色不同。霧多為乳白色,而霾由於散射波長較長的可見光較多,通常看起來呈黃色或橙灰色。
垂直高度不同。霧出現近地面層,它的垂直厚度只有幾百米,而霾的高度能到1km,甚至是3km的高度,伸展的高度比較高。
維持時間不同。霧具有局地性、短時間的特點,形成時濃度變化較快,在各方向上的能見度不是均一的,多集中出現在夜間到次日早晨,中午以後通常減弱消散,生消有明顯的日變化;而霾有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形成後可持續數日,並具有大範圍的、在各個方向上的能見度比較均勻的特點。
相對濕度不同。霧是一種水汽凝結現象,形成時要求相對濕度要大,一般在90%以上;霾是塵粒、煙粒或鹽粒的集合體,形成時空氣相對濕度多在80%以下。
污水處理廠:怎樣把臟水變成清水?
24日上午,大家又來到了南溪濕地公園內的長春水務集團城市排水有限公司東南污水處理廠。城市排水公司生産調度指揮中心總調度長張旭介紹,東南污水處理廠位於伊通河與繞城高速公路交會處,一期佔地13.27公頃,總投資3.56億元,設計規模日處理能力10萬噸,污水處理主要採用“底曝氣化溝+混合、絮凝、沉澱、過濾”工藝,出水水質為一級A標準。
那麼,污水怎樣變成清水?
張旭介紹,城市污水通過污水管網到污水處理廠後,先經粗格柵過濾,將顆粒較大的雜質濾除,再經過細格柵過濾,這是物理處理階段;然後污水進入生化池,活性污泥通過初期吸附去除及微生物代謝作用,將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進行攝取、代謝和利用,達到處理污水的效果;最後經過二沉池,使生物池泥水混合液分離,實現混合液澄清、污泥濃縮和回流活性污泥,再加入清毒劑,殺死污水中病原性微生物的構築物,再經過紫外線消毒,排放出的就是清水了。
垃圾焚燒發電廠: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後變成電能
此次活動,最後一站是垃圾焚燒發電廠,大家來到了遼源天楹環保能源有限公司。
公司負責人介紹,生活垃圾送到這裡後,通過焚燒等處理,變成電能接入電網,爐渣經過處理後可以利用製成磚,煙氣可以達標排放。遼源天楹環保能源有限公司總投資5億元,日處理能力1200噸,一期建設2台日處理400噸爐排式焚燒爐,一台15MW抽凝式汽輪發電機組,每天能處理生活垃圾800噸,一年能處理29.2萬噸,年發電量為9185.3萬千瓦時,年上網電量為7348.2萬千瓦時,節約4萬噸標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