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煤城“蝶變”——遼源依託創新驅動推進經濟轉型發展
吉林日報4月2日訊(記者 隋二龍 趙蓓蓓):地處吉林省中南部的遼源市,曾因煤而興,也因煤而困。
面對資源日漸枯竭,一業獨大的工業經濟失去了“先天優勢”,一度陷入谷底。
如何擺脫髮展困境,尋求一條重生之路?
遼源的決策者們清醒地認識到:經濟要發展,必須讓幾代人從深深的戀礦情結中走出來……
作為全國首批資源枯竭城市經濟轉型試點,遼源市幾任領導堅持換屆不“變焦”,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張藍圖繪到底。
産業轉型,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轉型伊始,遼源市委、市政府就把産業轉型升級作為推進轉型發展的核心之舉,尤其把産業多元化發展放在首位。
昔日的“東北小上海”,産業結構到底應該怎樣轉?如何尋找適合遼源的接續替代産業?
遼源在探索中尋求答案,堅持“加減乘除”一起做,以特色化、集群化、規模化為目標,轉型的側重點開始由單一的經濟轉型向推進城市、社會、文化、生態等全方位轉型過渡。
遼源市發改委主任李東陽告訴記者,目前,遼源産業發展重點由原有的“六大接續替代産業”調整為農産品深加工、裝備製造兩大主導産業和高精鋁、紡織襪業、醫藥健康、蛋品加工、新能源五個特色優勢産業的發展模式,走上了一條高品質發展之路。
從小作坊生産模式到“抱團取暖”,吉林東北襪業紡織工業園十幾年的發展歷程見證了遼源轉型之路。
而在眾多令人矚目的成績中,東北襪業園的平臺成就了一批大學生的創業夢想。
邢力鵬就是眾多大學生眼中的創業“明星”。
走進遼源市星南襪業有限公司生産車間,企業負責人邢力鵬十分忙碌。
“前幾天在‘阿裡巴巴328大促’活動剛結束,實現襪品單日銷售額137萬,不過忙點好,證明咱生意不錯!”工作間隙,邢力鵬笑著對記者説。
從創業之初僅擁有一台辦公桌,到如今發展到管理十多名員工、年銷售額實現800萬元,邢力鵬的創業之路相當順利。
“如果沒有園區的‘保姆式’服務,企業不會發展到今天這樣規模。剛到園區,為我提供減免房租、水電等優惠政策,還有人手把手地培訓,堅定了自己要把企業做大做強的信心。”
和邢力鵬一樣,東北襪業園還有許多大學生在園區扶持下,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想。
目前,已有全國181所高校3000余名大學生在園區創業、就業,創辦襪廠和三産企業138戶,獲得專利28項,共有襪機近萬台,實現棉襪産能6億雙,産值15億元,在孵化企業總收入7.6億元,安置就業1萬人。
創新驅動,為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擺脫對資源的依賴,就要從依靠要素投入向依靠創新驅動轉變。
在推進轉型過程中,遼源市先後與部分國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係,打造了一批有影響、有特色的技術創新中心。
創新,為遼源經濟轉型注入了勃勃生機和不竭動力。
小小一枚雞蛋,經過對蛋清、蛋黃、蛋膜、蛋殼等深加工利用,附加值一下子增加了不少……位於遼源市的吉林金翼蛋品公司,已將一枚枚小小的雞蛋“吃幹榨盡”得近乎完美。
從單純的蛋加工企業,金翼蛋品經過14年的創新發展,一躍成為集飼料加工、蛋雞養殖、蛋品加工、蛋制食品生産等“蛋産業+鏈條”的國家重點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
不就是小小的雞蛋嘛!如何能夠締造出産業鏈的奇跡?
在企業觀光走廊,記者心中疑問逐漸清晰。
“觀光走廊裏展示的只是對雞蛋進行處理及後期工序,公司循環産業從蛋雞飼養開始到蛋殼烘乾做成飼料,已經是一條閉合産業鏈。”公司副總經理孫奎介紹説。
截至目前,遼源市擁有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5個,國家級星創天地發展到3個,在孵企業314家,全市科技貢獻率達到57%,基本形成了“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多元化企業技術服務支撐體系。
完善環境,構建“親”“清”政商關係
優質的營商環境、“親”“清”新型政商關係,是企業成長土壤,是吸引企業集聚平臺,更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基礎競爭力和生産力。
近年來,遼源市不斷完善營商環境,在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降低市場運行成本、提高運行效率和提升自身競爭力等方面下足了功夫。
通過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快商事制度改革、軟環境建設和信用體系建設等舉措,努力提高辦事效率、優化政府服務,為投資者、創業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便利條件。
好環境是打造出來的。去年,遼源市營商環境在國務院第四次大督查指標抽樣調查中代表吉林省受檢,取得了全國第二名的好成績。
據了解,僅2017年,遼源市開展“營商環境創優年”活動,大力整治機關庸政、懶政、怠政等行為,在節本降費增效攻堅行動中,全面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減免、取消、停徵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共20余項,累計為企業減負約100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