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水利、公用事業、環保多部門聯動,持續開展東遼河水體整治行動,共同為百姓繪製“水更清、天更藍、景更美”的生活畫卷——“好郎中”開出治水良方
遼源日報4月17日訊(記者 汪琳):初春四月,乍暖還寒,沉睡了一冬的東遼河漸漸甦醒。如何讓這條情係百萬人口的“母親河”恢復嬌美容顏、提升大河氣質,讓水質更好、環境更美,不斷提高百姓宜居宜業的幸福指數?遼源市水利局、市公用事業局、市環保局三方合力,化身“治水郎中”,聚焦東遼河水體整治及城區周邊環境改造升級,用大禹治水的思維開出治水良方,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竭力為百姓打造山清水秀、風景宜人的生態環境。
為河道“搓澡除垢”,讓水流平緩順暢
4月3日,在遼河半島附近的河道裏,10多臺挖掘機、2台推土機、20多輛自卸車及一台裝卸機,正在有條不紊地工作著,積累了一冬的厚厚淤泥和雜草被大範圍剷除,工作人員操作機械為河道清淤、除雜、疏通的專注姿態格外引人注目。
據東遼河清淤工程項目負責人王岩介紹,按照市水利局的安排,從3月22日開始該項目就全部投入施工狀態,從東遼河富民橋到東遼河南大橋進行河道清淤工程,全長1.73公里,預計清除淤泥5萬立方米。目前,已清除1.6萬立方米。
“由於近年來我市河道水體治理有方法、有策略,我們的清理工作並沒有太大難度,冰凍的河水裏除了淤泥、雜草,並無其他異物,也沒有任何異味。等到我們清淤工作完成、春暖花開時,河水便會平緩、流暢,扮靚城市景觀,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防洪的作用。”王岩説。
水利部門忙著清淤,公用事業部門陸續開展截污幹管遷移工作,加大清污力度。據主城區管線遷移工作負責人介紹,主城區共有5個標段,全線共12.87公里,正陸續開始復工。截至1月底,市公用事業局共完成17個檢查井及工作井的截污幹管遷移工作,頂管完成1300米,投資達955萬餘元。同時,通過對污水截流幹管排查維護,清掏檢查井181座,維修檢查井、跌水井40個,完成了仙人河10處污水溢流口的施工改造,並清除河道上游沉積垃圾38處,建設護岸擋墻4.4公里,定期為河道“勤洗澡、勤更衣”,煥發源頭活水的勃勃生機。
“三網同築”護水源,“智慧”上線不忘“綠色”本質
楊木水庫是遼源市重要飲用水源地之一,治理、保護力度從未減退。遵照市委、市政府的指示要求,本著“尊重自然、整體規劃、突出重點、分步推進”的原則,市水利局確定實施“三網同築”工程,即隔離工程、生態保護工程和智慧監測工程,從源頭治理、從品質改善、從環境保護,讓生態平衡、安全水質更好地惠及於民。
據了解,2015年末,市水利局率先實施了隔離工程,主要以建設圍欄封閉工程,設置界碑、界樁和統一警示牌標誌為主。目前,已完成27公里的圍欄封閉工程建設,投資1100萬元。去年4月,逐步推進生態監測保護工程,沿楊木水庫隔離工程進行生態保護綜合治理。市水庫移民辦主任程躍輝告訴記者:“通過場地平整、灌木栽植、山杏種植、草皮種植等綠化美化手段,提高植物和水生物系統降解率,保護水質,固岸防衝,力求把楊木水庫打造成花園式水庫。”
如今,“互聯網+治水護水”成為市水利局的工作新思路。在隔離工程、生態監測保護工程的基礎上,計劃建設智慧監測工程,沿水庫周邊設置監控點、無線信號監測塔,輻射整個水面,實施24小時監控。結合氣象、水文監測,整合水資源監控系統,確保水庫工程安全和水質安全。
市環保局同樣秉承綠色發展理念,從消除重點污染源、削減存量污染源、杜絕新增污染源入手,推進東遼河水環境改善。利用信息化監測平臺進行實時監控,組織監測人員對東遼河城區段、仙人河全程直至河清出境斷面18個點面進行4次全程加密監測,為東遼河污染狀況分析提供翔實可靠的數據支撐;深入兩區進行拉網式排查,對排污企業單位和個體養殖戶進行嚴肅懲治和宣傳教育,並及時清除河道沉積垃圾和禽畜糞便。
提升河流“顏值”,輻射周圍環境大變樣
識別“黑臭”,眼睛鼻子就管用;治理的程度怎麼樣,感官也能辨別。走在林苑公園的長廊小路中,仙人河沿岸再無異味,成為廣大市民最直接的感受。
市民任雲太説:“早些年,仙人河污水多、垃圾多,一到夏天味道刺鼻難聞,大夥兒都不願意從這兒走。自從近些年,相關部門加大污水治理、河堤修繕,不僅水質改善了、異味不見了,環境還變得越來越美了。尤其是這個公園修建後,成了我每天散步遛彎的固定陣地,心情特別舒暢。”
林苑公園園長楊凱一邊向記者介紹新擴建、修建的兒童樂園、公共衛生間、綠化草坪、健身廣場、甬道護欄等“顏值”較高的軟硬設施,一邊説:“目前,這座公園外延仙人河大壩8940米。通過對公園內部設施修繕、功能區域升級改造擴建以及對河岸污水處理整治,整體環境有了很大改觀和變化。每天不同時段都有不少市民聚集在這兒走圈、跳廣場舞、練太極等,十分和諧、熱鬧。”
“好郎中”齊心協力開出“好藥方”,“好藥方”潛移默化發揮“好藥效”。當前,遼源市水源治理攻堅戰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