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黑土

長春 江城 四平 遼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邊 長白山保護開發區

熱線:0431-81126178
郵箱:jilin@cri.cn

通榆:“志智雙扶”謀脫貧

2018-05-07 10:11:42  |  來源:吉林日報  |  編輯:杜偉   |  責編:劉徵宇

  吉林日報5月7日訊(劉暢 記者 尹雪):隨著黨的十九大精神的落地生根,在繾綣的春光中,鶴鄉通榆掀起了“志智雙扶”新高潮:文明鄉風扶起了脫貧的志氣,技能培訓挺起了脫貧的腰桿,教育扶貧燃起了脫貧的希望……在這裡,一份濃郁的奮進情懷被喚醒,一股持久的脫貧致富動力被激發。

  “富道”模範長成記

  “咱們研究研究下一年的香瓜唄,來年咱們得形成規模大力發展,都有啥打算?”“行,那我必須得算一股啊!”“我那大園子要是扣你這麼多大棚不就能耐了嘛!”“哈哈哈……”

  站在院門口就聽到屋裏七嘴八舌好不熱鬧,懷著好奇心記者走進了烏蘭花鎮烏蘭花村“富道”模範週全的家,原來他正向合作社社員們傳授自己的致富經。

  “你們想不到吧,老周以前不僅是我們村的刺頭!”村民展傳斌一臉打趣地對筆者説。

  週全曾是全村、全鎮乃至縣裏都有名的上訪戶,身強力壯卻不思進取,一直存在“靠著墻根曬太陽,端著飯碗等小康”的消極思想,窮困潦倒混日子。駐村第一書記王學范了解到這一情況,三番五次前往週全家做工作,嘴皮子都要磨破了,可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為從思想上扭轉觀念,從心理上克服懶惰,激發脫貧內生動力,王學范打出了“立村約、講操守,比學評、見行動,弘民風、鑄村魂”的系列組合拳,通過移風易俗,成功使“老周們”摒棄了“等靠要比怨”的舊思想。

  而今,昔日的上訪戶已蛻變為“富道”模範,可王學范語重心長的話語“你一個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一直縈繞在週全耳畔,他主動牽頭成立香瓜種植合作社,帶領村民們在發家致富的小康路上奮進,而那一座座新建的瓜棚裏,更是孕育著脫貧的無限希望。

  幫扶幫到“點子”上

  什花道鄉香坪村村部近日人頭攢動,原來新一期職業技能電焊技術培訓班開班啦!課堂上,村民們聚精會神聽講,積極踴躍參與實踐。在眾多學員中,記者發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姜宏武,他可是培訓班的“鐵粉”了!

  姜宏武的妻子身患重病,沒有一技之長的他既要為妻子治病,又要供兩個孩子讀書,沉重的負擔幾乎壓垮了他。就在心灰意冷之際,村幹部給他送來了好消息:縣人社局要來村上開展免費電焊技術培訓!苦於沒有技能的姜宏武似乎看到了希望,趕緊報了名。

  “幹啥都得有技術,通過培訓咱也有了技術,有技術才能賺大錢,我們在這學電焊技術還發證,現在我們家一個月不少掙,馬上就脫貧了。”姜宏武難以掩飾的興奮,讓筆者都受到感染。

  縣人社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自脫貧攻堅戰開始後,他們就堅持靶向施策,推出“精準滴灌”培訓模式,瞄準就業市場需求,委託培訓機構深入各鄉鎮村屯開展訂單式技能培訓,與青島大連等地用工單位達成用工合作協議,打造通榆焊工和通榆家政服務品牌,實現農民工向農技工轉型。

  除了開展就業技術培訓,通榆縣還圍繞特色種養産業,採取專家授課、現場培訓、技術承包、農家課堂等方式,按農時分模組實施農村實用技術培訓,使廣大農民真正得到實惠獲得收益。累計78000余人次的培訓,為全縣精準扶貧“增志添智”提供了內生動力源。

  教育扶貧拔“窮根”

  “如果沒有大家的幫助,我現在還在家呆著呢,以後長大也不知道怎麼生活。”三度輟學的馬俏淚盈于睫:“我真的特別想上學,可是爸媽離婚了,媽媽精神又不好……”

  “教育局和學校對咱孩子特別好,啥事都想著咱孩子,買書買本,捐款捐物,沒有他們獻愛心,咱孩子現在都上不了學。”馬俏的外婆在採訪中也數度哽咽。

  馬俏不過是通榆貧困學生的一個縮影。

  為斬斷貧困代際傳遞,托起明天的太陽,通榆縣加大教育精準扶貧力度,制定《通榆縣教育精準扶貧實施方案》,認真落實國家和省市有關助學政策,分別給予每生每學年1000元—3000元不等的扶貧專項助學金。

  “建立和完善從學前到高中階段的全面資助政策,努力不讓任何一名貧困學生因貧困而輟學”是通榆縣教育局的莊嚴承諾,而一串串鮮活的數字則兌現了他們的諾言——僅2017年教育扶貧資金投入就高達8725萬元,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8.5%,高中入學率為87.8%,建檔立卡家庭貧困學生從學前教育到高中教育資助全覆蓋得以實現。

  扶貧扶“智”,扶“今天”更要扶“明天”。確保每個貧困孩子在各個教育階段“有學上”“上得起”,不讓貧困家庭的孩子輸在成長“起點”,通榆已形成教育部門與社會力量多元推進的教育精準扶貧機制,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批冉冉升起的新星將在通榆發出璀璨光芒。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