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長春市朝陽區“法院+工會+律師” 2小時成功調解10件勞動爭議案件
中國吉林網7月19日訊(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曹逸群):7月18日11時,在長春市朝陽區人民法院立案庭的訴前調解工作室內,一場勞動爭議糾紛歷經兩個小時的訴前調解,在調解法官、法官助理、吉林省總工會援助律師、朝陽區總工會副主席及訴訟服務中心值班律師的共同努力下,原告王某等十人與被告吉林省某公司達成了調解協議。
統籌安排,電話提前了解雙方意願
7月10日,立案窗口來了一批年輕人,因吉林省某公司拖欠其工資,紛紛要求起訴該公司。了解到這一情況,立案庭訴前調解中心的法官和助理,立即電話聯繫被告公司,表明來電意願,詢問未給付工資的原因,經多次溝通,雙方同意在7月18日來到法院參加調解。確定調解日期後,立案庭先後組織法官、法官助理多次召開會議分析案件情況,詳細研讀該公司工資及績效考核制度,提前計算職工應得工資數額,並與省總工會援助律師劉晶、朝陽區總工會副主席趙麗以及訴訟服務中心值班律師韓軼瑤一起,有針對性的制定調解方案,對調解工作進行統籌安排。
注重溝通,講明各種結案方式利弊
2018年7月18日,訴前調解工作人員與當事人進行溝通,採取“背對背”的調解方式,法官及法官助理分頭與原、被告溝通,為雙方解釋類似案件通過判決、調解、強制執行等各類司法渠道解決的利弊,分析雙方的利益得失,並告知雙方當事人調解結案既能減少訴訟成本,又能縮短訴訟時間,更有利於保護其合法權益。省總工會援助律師及工會副主席、訴訟服務中心值班律師也為雙方當事人講明法律上的利害關係,協助當事人計算應得工資。
轉變理念,變被動調解為主動調解
不同於以往的勞動爭議案件,本次調解的十件勞動爭議案件,每個人的入職時間、工資和績效的計算辦法都不相同。涉案當事人因公司一直未支付工資,情緒較為激動,加上一開始被告公司的員工代表對績效考核辦法的解釋不能讓原告滿意,且被告公司又遲遲不能拿出行之有效的調解意見,導致案件調解進程受阻。訴前調解團隊主動作為,採用面對面座談的調解方式,與該公司委託的代理人進行溝通,闡述並分析各方調解意見,省總工會援助律師、區總工會副主席以及訴訟服務中心值班律師從法理和情理兩方面進行勸説,逐步引導被告變被動調解為主動調解,案件調解進程逐步加快。
考慮到原告都是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因在職期間沒有得到合理的勞動報酬,剛從公司辭職後,又很難找到合理的新工作,法院積極引導被告公司考慮離職員工的實際情況,最終用真心真情打動了被告公司,原、被告雙方最終同意了調解方案。
在法院、工會及律師的共同努力下,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10起案件成功訴前調解結案,不僅維護了被告公司的利益,還充分保障了10名離職職工的合法權益,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同時,通過“調解一案、示範一片”的方式,為朝陽區其他公司涉及勞動合同糾紛類案件的化解提供了解決樣板,成功避免了大批量群體性案件涌入訴訟程式,深受各方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