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講述白山松水故事——吉林師範大學致力東北文化研究記事
吉林日報8月18日訊(記者崔維利 通訊員 張麗紅):多年來,吉林師範大學對東北文化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紮根松遼大地,講述白山松水故事”,取得豐碩成果,産生了深遠影響。在“堅定文化自信”的新時代,吉林師範大學已成為弘揚、傳承東北文化的前沿陣地。
吉林師範大學的東北文化研究,有著深厚的積澱與傳承。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吉林師範大學率先在高校中成立東北文化研究機構,2004年成立了東北文化研究院,整合校內的研究力量,推進東北文化研究深入系統展開。2012年,“東北民間文化研究中心”被確立為吉林省特色文化研究基地,“二人轉文化研究基地”被確立為吉林特色文化研究基地;2013年,“東北文化”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目前已培養多屆專業碩士研究生。
學校始終致力於對東北地區尤其是吉林省的歷史、文化、文學、藝術、風俗等非物質文化的綜合研究,目前已經在東北二人轉文化研究、滿族説部研究、紅山文化研究、東北民間剪紙藝術研究、東北喜劇小品研究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其研究成果在學術界、社會上産生重要影響。
在東北二人轉研究方面一直處於國內領先地位。主持國家“九五”社科重點項目“二人轉與東北民俗的文化研究”;主持教育部、省社科項目十幾項,出版了一系列學術專著。專注于二人轉的古老文化淵源,從東北民俗和信仰的歷史脈絡中把握髮生根源,借助於當代考古學新發現來追溯二人轉深遠的儀式原型,從文化整體上給予打通型的全方位立體闡釋。
承擔“滿族説部的動物女神神話研究”“滿族口傳史詩研究”“滿族説部的薩滿女神文化研究”等多項省廳級項目,為滿族口傳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豐富了滿族説部研究的學術史。
出版紅山女神文化、紅山玉器文化學術專著多部,既探討了紅山文化的淵源與歷史,又明確了紅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對中華文化産生深遠影響。
傳承與研究東北民間剪紙藝術。2016年,“松遼剪紙”被列為吉林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李秀雲教授作為“松遼剪紙”第四代傳承人,組建創作團隊,展開民間剪紙藝術的傳承推廣與學術研究。目前,已創作出《滿族薩滿女神面具》《滿族民間故事演繹》《滿族民俗呈現》《滿族遊戲競技》等系列剪紙,為東北民間文藝研究開闢了新的方向。
聚焦東北喜劇小品研究,目前已主持省部級多個項目,出版學術專著多部,包括《戲劇與文化》《東北民間文藝研究》等,探討了東北喜劇小品獨特的表演體系,彰顯了其藝術價值與文化價值。2017年獲批國家藝術基金“東北喜劇小品創作人才培養”項目,吉林師範大學將成為東北喜劇小品的培養中心和輸出中心。
長期以來,吉林師範大學通過舉辦學術研討會、在學報開闢專欄、出版系列學術著作等形式,推進東北文化的學術研究。同時,始終堅持東北文化研究的理論性、綜合性和實踐性品格,在諮詢和社會服務方面,注意研究成果的應用轉化,發揮決策諮詢和社會服務功能。“二人轉文化經濟價值研究”“東北民間文藝資源與文化産業化問題研究”等項目,對吉林省文化、經濟發展政策的制定,起到了參考作用。“長吉圖區域內東北民俗村規劃與建設研究”“長吉圖先導區‘文化協同’研究”,對國家重點開發開放“長吉圖先導區”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參考。
吉林師範大學通過各種方式弘揚東北文化:“東北喜劇小品創作人才培養”培訓班,是培養優秀東北喜劇小品創作人才、提升品位的新舉措,引導東北喜劇文化産業良性發展;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松遼剪紙”,多次展出,從2014年四平戰役紀念館的“剪一縷時光”剪紙藝術展,到2018年參加“四平市首屆民族風情展”,為參觀者認識東北文化提供了新的形式,成為東北地域文化的新的物化符號,成為吉林師範大學、四平市一張新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