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報8月22日訊(記者 呂航):通化市有著豐富的紅色歷史資源,抗日戰爭時期,東北抗聯在這片熱土上留下不可泯滅的印記。近年來,通化組織編制規劃,做好配套設施建設,積極開展紅色教育。
在通化市渾江東岸靖宇山,佔地2萬平方米的楊靖宇烈士陵園是楊靖宇將軍的英靈安息地。陵園內有一尊楊靖宇將軍銅像,將軍身穿大衣,頭戴皮帽,腳登靰鞡,胸前挂著望遠鏡,手扶槍匣,目光炯炯、昂首遠眺,再現了將軍抗日救國的英姿。陵園內松柏蒼翠,四季常青,由5座琉璃瓦民族式建築物組成,正面主體建築為靈堂和墓室,兩側4個偏殿為陳列室,陳列著將軍青少年時期的遺物和他在抗日戰爭艱苦歲月裏的一些用品和戰利品等有關文物、文獻、照片等共280余件。
在將軍誕辰100週年之際,楊靖宇烈士陵園重新布展,並於2003年新建了東北抗日聯軍紀念館,與陵園渾然一體。紀念館通過屈辱篇——民族苦難,義勇篇——還我河山,眾志篇——烽火關東等陳展內容,以圖片、圖表、文物、資料、文獻、模型、多媒體、三維影像系統等形式,運用聲、光、電等現代化展示手段,充分展現了東北抗日聯軍艱苦卓絕的戰鬥經歷和光輝業績,反映了東北抗日聯軍英勇頑強抵制外敵的民族意識和精忠報國的愛國主義情操,也更加突出了楊靖宇將軍生命的偉大歷程。
“我對這份工作的感情越來越深,身上的責任越來越重,我們一定要傳承這種民族精神、弘揚愛國情,發揮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2005年,叢薪酈來到靖宇烈士陵園東北抗聯紀念館當上了一名講解員,13年過去了,如今已經是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處副處長的她,每天依舊在為前來祭奠和參觀的市民進行著講解工作,“來參觀的群眾年齡段和職業層次都是不一樣的,通過我們講解員的因人施講,希望他們到這裡都能受到心靈的洗禮,從而更加愛黨、愛祖國、愛人民。”
“楊靖宇將軍在東北抗聯歷史,乃至整個抗日戰爭都做出了無法磨滅的貢獻。”省委黨史研究室一處調研員王艷梅説,“他本人以草根棉絮充饑戰至最後一人的氣概,在億萬國人心頭樹立起不朽的精神豐碑。”
除了楊靖宇,還有一位英雄被通化人民永遠銘記,他是東北抗日義勇軍在東北地區堅持抗日時間最長的一位將軍——抗日英雄王鳳閣。從1933年至1937年,他率隊活躍在通化大地,轉戰8個縣,憑藉有利的山區地形,與日偽作戰上百次,給日偽以沉重打擊,威震敵膽。1937年4月1日負傷被捕後,面對敵人的屠刀,體現出了一個關東漢子的血性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捍衛了中華民族的尊嚴。
王鳳閣墓座落于林木蔥鬱、風景秀麗的玉皇山革命烈士陵園內,不時有遊人駐足在陵園外拜謁。通化市委黨史研究室徵研處處長馬會鳳介紹,2009年,通化市政府投資50萬元對玉皇山革命烈士陵園進行了維修改造,新建的抗日名將王鳳閣墓,成為玉皇山公園內一處新景點。
“他的英雄業績是通化百姓心中一座永恒豐碑。王鳳閣一家人的壯舉,使日寇看到了中國人民的氣節,威武不屈,富貴不淫,在任何情況下也不向敵人屈服。同時,廣大民眾也從這一家人身上汲取了力量,增強了抗日的必勝信心。”馬會鳳説,“這種精神也指引著我們,在新時代為祖國的富強努力奮鬥,讓東北抗聯精神成為東北振興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
近年來,通化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優勢,進一步創新工作舉措,實施資源整合、課題研究和品牌帶動工程。連點成線、連線成面,切實加強、不斷推進“紅色通化”建設。馬會鳳説;“今年,通化市將紅色資源與生態、歷史文化資源相結合,策劃推出了一批‘紅色精品線路’,這將吸引更多人到通化地區接受紅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