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共同守護清朗網絡空間——“2018年吉林省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綜述
中國吉林網9月24日訊(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丁雋 攝影李煦、張秋磊、羅浩):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如今已進入互聯網時代,互聯網不僅催生了新業態、新模式,更對人類生産、生活産生巨大影響。與此同時,網絡安全提出的挑戰也與每個人息息相關、不容小覷。
9月17日至23日,以“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為主題的2018年吉林省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與2018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同步舉行。本次宣傳周活動,由吉林省委網信辦牽頭,吉林省工信廳、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省總工會、團省委、省通信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等相關單位,中國吉林網、吉視網、吉林廣播網、長春新聞網、吉和網、新文化網、大吉網等省內各新聞網站,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360、綠盟科技、嘉誠信息、吉軟國際、吉大正元等相關互聯網企業,各市州、縣(市、區)網信中心共同參與,形成橫向聯動、縱向互動,覆蓋全省的宣傳態勢,吉林大地迅速掀起一股關注網絡安全熱潮。
吉林日報、吉林廣播電臺、吉林電視臺、城市晚報、新文化報、東亞經貿新聞、市州級傳統媒體等傳統媒體;人民網吉林頻道、新華網吉林頻道、新浪吉林、網易吉林、鳳凰吉林、國際在線吉林頻道、騰訊新聞吉林等中央網絡媒體駐吉頻道;今日頭條、UC、天天快報、搜狐、一點號等新媒體平臺;中國吉林網、吉林廣播網、吉林網絡廣播電視臺、延邊新聞網、松花江網、長春新聞網、吉和網、新文化網、大吉網等省內重點新聞網站和主要商業網站;網信吉林、吉刻、吉視通、沐耳FM、延邊發佈、松原發佈、梅河口發佈、公主嶺發佈、長白山發佈、長嶺發佈、梅河口發佈等40余家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參加報道,報道總閱讀量56萬次。值得一提的是,騰訊新聞專門搭建“2018年吉林省網絡安全宣傳周”專題,並在朋友圈進行了公益定向投放,新聞內容累計總閱讀量近10萬。
主題活動豐富多彩,打造“6+1”宣傳模式
此次宣傳周除首日的集中展示外,相關單位結合各自職能分工,針對6個主題鮮明、內容專業的主題日(教育日、電信日、法治日、金融日、青少年日、個人信息保護日),開展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宣傳活動,營造了網絡安全人人有責、人人參與,共同守護清朗網絡空間的良好氛圍。
“電信日”上,“增強網絡安全意識,提高識騙防騙能力”的公益短信為大眾送上意外驚喜。“移動通信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但同時,借助信息通信手段開展違法犯罪活動也愈演愈烈。詐騙電話和短信、惡意軟體、不良信息、釣魚網站等均已成為阻礙信息通信行業健康發展的毒瘤,嚴重威脅著人們的信息乃至生命財産安全。為此,除了創新完善技術管控手段的同時,亟需提升網絡與信息安全防範意識。”吉林省通信管理局網絡安全管理處科員邢德龍説。
“金融日”上,生動形象的古裝、現代動漫形象交替“穿越”到LED展板上,對常見網絡社交陷阱、金融詐騙、不實信息謠言等案例進行剖析。“建議大家在使用手機銀行的過程中,要注意規避風險。如果收到短信發送的優惠連結、積分兌換連結,或是優惠辦卡的連結,千萬不要盲目相信,一定要與官方客服打電話核實。”交通銀行吉林省分行個人金融部楊頻捷説:“大家一定要牢記‘天上不會掉餡餅’這句話,陌生連結千萬不要點擊。如果分不清發送連結的號碼是真正銀行客服號,還是附近偽基站,請馬上打客服電話進行核實,銀行客服是不會向客戶索要銀行卡交易密碼及短信驗證碼的。”
“青少年日”上,長春東師中信實驗學校舉行綠色上網專題講座,綠色童年網絡服務中心指導教師為少年隊員講解網絡安全知識、了解網絡使用基本常識。吉青家園青少年綜合服務平臺舉行“強化網絡安全意識 遠離網絡詐騙”專題講座,為青年學生講解網絡詐騙的特點、網絡詐騙的形式及網絡詐騙如何提示等內容,贏得學生們連連掌聲。
“教育日”、“法治日”、“個人信息保護日”等主題日活動同樣精彩紛呈,全方位多角度的宣傳,讓人們在了解網絡安全常識的同時,增強了自身的防風險意識。
各市州、縣(市、區)聯動,網絡安全走進千家萬戶
圍繞本次網絡安全周主題,各地紛紛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各種活動,展開全方位立體式宣傳。
長春市網信中心精心組織市直各部門、各縣(市、區)、開發區開展活動。精心製作關注網絡安全內容H5,用12個小視頻宣傳如何實現上網安全;利用戶外LED屏集中發佈網絡安全周宣傳標語;印發宣傳單走進中小企業、個體業戶和市民之中宣傳網絡安全知識。
吉林市網信中心與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聯動,選取繁華地帶且人群流動量大、有傳播影響力的LED大屏,開展網絡安全周宣傳。永吉縣在網絡安全週期間共發放網絡安全宣傳材料1000余冊,印製宣傳條幅10余條,接待群眾近千人。
延邊州網信中心不僅舉辦啟動儀式、播放網絡安全宣傳視頻、展出52塊宣傳展板、發放萬餘份各類宣傳手冊,而且在主題日活動中,結合民族特色,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宣傳普及活動。
四平市網信中心協調、指導各部門共製作懸挂條幅6幅、擺放展板9塊、發放宣傳圖冊超過10000份,通過現場宣講、疑問解答等形式向廣大市民講解、宣傳網絡安全方面知識。宣傳週期間,還組織各基層單位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
通化市網信中心組織各縣(市、區)、各部門通過LED電子顯示屏、宣傳條幅和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等多種方式和渠道廣泛宣傳網絡安全知識。通化市共計發放《網絡安全法》手冊近1000余冊,累計發佈宣傳標語、宣傳條幅50余幅,近50余家單位及相關企業共計60余處LED螢幕滾動播放網絡安全宣傳周標語及相關圖片。
白城市網信中心組織各基層單位通過LED電子顯示屏、宣傳海報、宣傳條幅、培訓宣講等多種方式廣泛宣傳網絡安全知識。截至目前,白城市共發放《網絡安全法》手冊近2000冊,發佈宣傳標語、宣傳條幅100余幅,近百餘家單位利用LED電子顯示屏滾動播發網絡安全宣傳標語。
遼源市網信中心積極組織開展戶外集中展示活動,營造濃厚宣傳氛圍。東豐縣委宣傳部、東遼縣委宣傳部、龍山區委宣傳部、西安區委宣傳部及市直各成員單位在主要街路和商業區懸挂條幅共計16條,電子顯示屏24塊,發放宣傳資料2000余份。
松原市網信中心通過發放網絡安全宣傳單3000余份,懸挂過街條幅52條,通過LED電子屏顯示宣傳標語63塊等方式,營造濃厚宣傳氛圍。
白山市網信中心通過懸挂條幅、道旗、在主要商業網點LED屏滾動播出宣傳標語等形式向過往市民宣傳網絡安全方面知識。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發動全民廣泛參與網絡安全宣傳教育活動,普及網絡安全知識,提升全民網絡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
長白山管委會互聯網信息中心通過懸挂條幅、發放資料、廣告展板、案例分析、現場解答等形式向來往群眾講解網絡安全重要意義和相關知識。發放《網絡安全法》單行本2000余冊,網絡安全相關宣傳品2000余份,製作並展出展板6塊,印製併發放宣傳海報300余張,組織開展全區信息員、網評員、輿情聯絡員網絡安全培訓班。
梅河口市網信中心組織各部門、各單位結合各自特點,利用室內外LED顯示屏、張貼宣傳海報、開展培訓宣講、發放網絡安全宣傳手冊等形式宣傳網絡安全相關知識。據統計,全市各部門、各行業張貼海報、發佈宣傳標語60余處,發放《網絡安全法》手冊近千份。
公主嶺市網信中心在網絡安全宣傳週期間,共設置展板6塊,發放宣傳資料2000余份,並在主題日活動當中,組織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
普及網絡安全知識,讓網絡空間更清朗
網絡安全,自然離不開“安全”這個守護神,沒有“安全”,網絡就無法健康發展。以“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為主題的“網絡安全之旅”給眾人留下深深印象。
如何能讓網絡安全知識走進大家心裏?各部門可是“各顯神通”——
“2018年吉林省網絡安全宣傳周,我們將《網絡安全法》實施一週年以來取得的成效對社會公眾宣佈。同時從金融方面知識對民眾進行普及,例如二維碼、閃付、金融IC卡的使用,借此向民眾進行金融宣傳。”中國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科技處安全科科長林佳乙説:“在二維碼的使用過程中,不法分子會給二維碼種入木馬病毒,或是顛倒收付款的二維碼,這就需要用戶在掃描二維碼的時候提高警惕,看一看所掃描的二維碼是否是權威機構發佈的。”
長春理工大學黨委宣傳部長于英煥表示,“網絡安全宣傳,對於學生來講作用非常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比較強的話,就不會陷入校園貸這樣的陷阱當中,導致更多的連環悲劇發生。學生在面對眾多信息時,很多時候都無法分辨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對學生進行相應的網絡安全宣傳,可以讓他們明辨是非,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
中國吉林網社交媒體編輯部負責人馬楠表示,“這次活動我們主要是想把網絡安全知識展示給市民,讓大家遵法、知法、學法、守法,掌握如何上網安全。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網絡安全,因此這一次中國吉林網不僅在現場宣傳,PC端、雙微端也是同步展示相關文字內容和圖片,讓網民了解網絡安全,學會網絡維權。”
北京神州綠盟信息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長春辦事處銷售經理孫建勳説:“本次網絡安全周我們特意製作了兩本小手冊《信息安全意識漫談》與《信息安全24小時》,內容主要是日常工作中被大家忽略的小習慣,如不明U盤使用、郵件弱密碼、文件上傳網盤、警惕免費WiFi,我們都一一做出了溫馨提示。”
宣傳形式喜聞樂見,引導全民提升網絡安全意識
守護清朗網絡空間,需要全社會齊心攜手同行,更需要靠廣大民眾用心盡力當好“守護神”。通過網絡安全周的宣傳,不僅提高廣大群眾對網絡安全知識的認識,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大家網絡安全意識。
喜聞樂見的宣傳形式,讓民眾紛紛豎指點讚。
“不管是玩遊戲、還是購物,一定要去正規的官方網站,要注意防範‘釣魚網站’。還要管好自己的私人信息,不能隨便告訴陌生人,特別是要保管好自己的電子郵箱、QQ等相關私人資料,儘量少在網吧或公用電腦上網。自己的賬號密碼要及時更換,不能嫌麻煩,最好是設置的繁瑣一些。年復一年使用一個密碼,很容易讓不法分子鑽空子。”吉林建築大學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張啟明説。
一位老大娘在諮詢後微笑地説:“平日裏經常能收到陌生人發送的不明來歷信息,因為不懂有時候就會點擊進去看一看。這回通過了解網絡安全知識,我懂得了以後不能隨便點擊陌生人發來的信息,不掃描陌生人發送的二維碼。更希望這樣的活動以後要多搞一些,讓我們普通百姓了解更多的網絡安全知識,避免貪小便宜上大當。”
“以前經常會接到陌生號碼打來的詐騙電話,有的號碼手機系統自動會識別為詐騙電話,可有的號碼就成了漏網之魚,此時往往就會接起電話。很多都是推銷,或是冒充熟人騙錢,或是套取個人重要信息。這次看了網絡安全知識的宣傳,我學到很多識騙、防騙的方法。” 職工鄭女士説。
一週來,全省共有150家單位、網站、互聯網企業,2000塊展板,500余條條幅,10余萬冊宣傳資料,1萬餘本《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500個有關網絡安全的問題紛紛“亮相”,5萬名來自不同地域、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民眾,通過參加網絡安全知識講座、現場聽取網絡安全知識講解、閱讀網絡安全宣傳資料,讓網絡安全意識深深印在心中。
“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依靠人民”,為期一週的“2018年吉林省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雖已結束,但網絡安全宣傳不會停止。維護網絡安全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廣大市民,都是參與者,更是守護者。確保網絡安全任重道遠,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只有全民增強網絡安全意識,才能真正守護清朗網絡空間。為了這份“清朗”,吉林網信必將以更自信、更堅定、更有力的步伐,不斷開創新時代吉林網信事業新局面,向著網絡強省的目標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