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黑土

長春 江城 四平 遼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邊 長白山保護開發區

熱線:0431-81126178
郵箱:jilin@cri.cn

吉林縣域百變樣本:榆樹五棵樹鎮如何成了“明星”小鎮?

2018-10-16 08:54:57  |  來源:中國吉林網  |  編輯:杜偉   |  責編:劉徵宇

  原題:“縣域·在改革開放中成長”專欄——吉林縣域百變樣本①:榆樹五棵樹鎮如何成了“明星”小鎮? 

  開篇語

  郡縣治,天下安。

  在中國40年改革開放風雲際會的偉大歷史進程中,吉林省縣域與時代的腳步同行,城鄉巨變,蔚為壯觀,堅守初心,禦風逐夢。

  即日起,中國吉林網推出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系列報道——“縣域·在改革開放中成長”專欄:《你的歌聲裏·吉林縣域百變樣本》,聚焦吉林縣域發展百變樣本,講述繽紛歷程光陰故事。

  當我們一同唱響大國崛起吉林振興的壯美長歌,請傾聽,來自關東大地吉林縣域的悠揚旋律!

  中國吉林網9月25日訊(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周守海 攝影 李煦 攝像 褚新宇):“榆五佳釀味綿長,黃牛低吼震四方,大豆飄香傳萬里,綠色蔬菜保健康,松江美景迎賓至,美好家園引客商。”這幾句話所描述的正是榆樹市五棵樹鎮的幾大特色景象。如今的五棵樹鎮在吉林省內真可謂是“明星”小鎮,因為它擁有全國首批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全國文明鎮、全國重點鎮、全國小康建設示範鎮、吉林省“十強鎮”等諸多榮譽稱號。

  來到五棵樹鎮,第一印象就是這裡的環境非常好,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誰又能想到,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五棵樹鎮還是一個相對偏僻落後的地區,五棵樹鎮(包括原前進鄉)地區生産總值不到2億元。經過四十年的發展,到2017年,已經達到264.1億元,增長了132倍。全口徑財政收入由300多萬元增加到現在的2.28億元,增長了70多倍,農民人均收入由不足400元增加到2017年的19630元,增長了近50倍。

  那麼五棵樹鎮又是怎樣完成這樣一個完美的蛻變呢?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五棵樹鎮又都經歷了些什麼呢?為了弄清這些問題,我們也深入到五棵樹鎮,通過一段時間的調研採訪,或許從幾個農民的身上就能夠找到答案。

  從集體生産到分包到戶:小農民也有大夢想

吉林縣域百變樣本:榆樹五棵樹鎮如何成了“明星”小鎮?

  9月初的五棵樹鎮秋高氣爽,舒適宜人。田間一片又一片的玉米長勢喜人,從遠處看綠油油的一片格外養眼。“你們看,像這麼大的玉米棒在八十年代的時候一坰地裏面也沒有幾棒,現在我這地裏基本都是這麼大的玉米棒”,榆樹市五棵樹鎮合發村三組的李軍笑著對記者説道。

吉林縣域百變樣本:榆樹五棵樹鎮如何成了“明星”小鎮?

  眼前的李軍身體硬朗,精氣神十足,很難想像他已經是一位74歲的老人了。而且在李軍的兒子李東升的眼中,他的父親也是一位十分倔強的“老頭”,“我父親天天就騎著一輛小摩托每天往地裏跑好幾趟,你説他都是七十多歲的人了,我們能不擔心嘛,兒女們都勸他好幾次了,可就是不聽,就是愛種地。”

  而且李東升也笑著表示,他的父親可真是一個“老古董”,因為他們村裏別的老人平時都會打打牌,下下棋,可是他的父親什麼都不會,平生唯一的愛好就是種地。

吉林縣域百變樣本:榆樹五棵樹鎮如何成了“明星”小鎮?

  可能正是因為他“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如今的李軍也是五棵樹鎮名副其實的“種糧大王”。

  如今的他承包了36坰地,主要以種植玉米為主,2017年李軍家每坰地打糧就有25000斤,對此李軍也曾驕傲地説:“在我們整個村裏,個人的話,我家承包的地是最多的”。回首幾十年的種糧歲月,李軍也感慨到:“這一切還是國家的政策好啊!”

吉林縣域百變樣本:榆樹五棵樹鎮如何成了“明星”小鎮?

  1983年以前,五棵樹鎮合發村還在延用“生産隊”的耕作模式,村民們都在掙工分,集體種地。在那時還沒有機械化,村民們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種地全靠天吃飯”。李軍回憶:“那時候我們小隊有六十多坰地,糧食的品種有很多,比如有玉米、高粱、大豆等等,每年的産量大概是四十多萬斤。但是那會我們這都流行一句順口溜‘六千斤過黃河,八千斤過長江’,如今我們家每坰地打糧就有25000斤,承包的36坰地總共是不到一百萬斤糧食,真是差別太大了”。

吉林縣域百變樣本:榆樹五棵樹鎮如何成了“明星”小鎮?

  1983年,五棵樹鎮合發村正式實施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村裏的土地分到了農民自己的手中來耕種。

  而這一政策也像是一顆小小的種子,在李軍的心中慢慢生根發芽。村裏分地的那一天李軍早早地來到了當時的生産隊,“當時分地的時候給我家分了3畝地,當時我老高興了”李軍回憶道。那時正值改革開放,無論是五棵樹鎮還是榆樹市的市場都呈現出巨大的活力,因此很多村民都選擇外出打工,漸漸的很多地就被空閒了下來,而這些地在李軍的眼中全部都是“寶貝”,於是他就踏踏實實種地,賣糧食掙的錢再拿出來承包地,發展到現在已經承包了整整36坰地。

  1987年的時候,李軍家承包的地已經達到了十多坰。那時他們家是“全家總動員”來種地,另外他還雇了十多個工人來幫他種地。但是即便如此,面對年年高産的糧食,還是顯得力不從心。為此李軍也從舒蘭租來了他的“好幫手”——現代化收割機,他也是榆樹市第一位使用收割機的農民。説起收割機的優點,李軍真是讚不絕口。

  “那時候老百姓都不認,他們都喜歡手工扒苞米,覺得扒完之後光溜,好看。我地多啊,我就用收割機,當時我一看,這個東西真方便了,十幾坰的地幾天就完事了,省時又省力,效率是大大的增高了。從那以後,我家就一直全機械化種地了。到了1990年的時候,我家每坰地已經能打一萬斤糧食了”。

  選用優良品種,科學種田,機械化生産......這些都是李軍種地的“法寶”。在收割機的幫助下,李軍家36坰地,近百萬斤的玉米不到五天的時間就全部收完了,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如今74歲的李軍還在種地,雖然已經步入機械化時代,他一般幫不上什麼忙,但是李軍每天仍騎著他那小摩托穿梭于田間地壟,他也笑著説道:“説實在的,以後我要是身體還這麼硬朗,我就一直種地,還得繼續種下去,爭取種一輩子地”。

  其實在五棵樹鎮,像李軍這樣的産糧大戶畢竟屬於少數,大多數農民都選擇了一種更為“現代化的土地合作模式”——農業合作社。

吉林縣域百變樣本:榆樹五棵樹鎮如何成了“明星”小鎮?

吉林縣域百變樣本:榆樹五棵樹鎮如何成了“明星”小鎮?

  在榆樹市天雨機械種植專業合作社的院內,記者見到了一排排“大傢夥”,您可別小瞧這些“鋼鐵巨人”,因為它們每台都價值不菲,最貴的更是高達一百多萬元。“我們這個合作社是2014年7月11日成立的,當時融資了300多萬。發展到今天我們合作社的固定資産是1300多萬,先進的機械設備是75台套,共有四十多個村民加入了我們合作社,也是整個五棵樹鎮最大的合作社。”合作社經理王甫對記者説道。

吉林縣域百變樣本:榆樹五棵樹鎮如何成了“明星”小鎮?

  目前天雨機械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流轉模式、託管模式、代耕模式這三種模式已經成功收了580公頃地,廣隆村一半的土地都讓天雨合作社管理。

  合作社負責種地收地,農民們則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可以外出打工或者做點小買賣,每年年底還能從合作社的收益中分紅,這樣一來土地資源得到了最大化利用,農民的腰包也都跟著鼓了起來。

吉林縣域百變樣本:榆樹五棵樹鎮如何成了“明星”小鎮?

吉林縣域百變樣本:榆樹五棵樹鎮如何成了“明星”小鎮?

  2017年合作社玉米的産量是每坰地28000斤,黃豆的平均産量是每坰地7000斤,這和過去都是沒法比的。另外合作社也推出了“廣隆盛”品牌的農副食品,將特色農業走出一條新途徑。2017年末,天宇機械種植專業合作社給村民們的分紅就達到了200萬元。目前在五棵樹鎮以天雨合作社、田豐合作社為代表的農業經營主體,已經發展到560家,五棵樹鎮年産優質糧食4億多斤。

  糧食釀酒,五棵樹白酒走向大市場

  我們都知道榆樹市素有“大糧倉”的美譽,五棵樹鎮的糧食雖然産量非常高,但是大部分糧食都在本地“內銷”了,有的時候甚至還要從外地購買糧食來補充內需,那麼這些糧食究竟去哪了呢?或許我們可以從一個個釀酒廠裏找到答案。

吉林縣域百變樣本:榆樹五棵樹鎮如何成了“明星”小鎮?

  記者現在所在的位置就是榆樹市華盛酒廠酒窖的地下一層,在這裡共擺放了40缸陳釀高粱酒,每個酒缸內裝有40噸白酒。而整個酒窖地上地下共有三層,共計儲存白酒3000多噸。華盛酒廠的總經理王中華介紹到:“在這些白酒中,儲存了25年的白酒有20噸,儲存了20年的白酒有50噸左右,儲存了10多年的酒有500噸左右。另外我還有儲存了七八年的酒,共計兩千多噸。新釀的酒還有一千多噸。”

  憑藉著這些數量龐大的“散酒”,王中華也理所應當成為了五棵樹鎮的“白酒大王”。

吉林縣域百變樣本:榆樹五棵樹鎮如何成了“明星”小鎮?

  談起王中華創辦酒廠的過程,真是讓人不得不感慨他堅強的毅力,因為就在今年,他才把所有的外債都還清,外債最多的時候他貸款高達1500萬元。

吉林縣域百變樣本:榆樹五棵樹鎮如何成了“明星”小鎮?

  1987年,國營企業改革,從事百貨批發方面工作的王中華下崗了,當時他才二十多歲。

  王中華進取心很強,又很有頭腦,他不想守著一畝三分田過日子。當時正值八十年代初期,改革開放蓬勃發展,王中華覺得當地有著豐富的糧食資源,所以白酒釀造應該是很有發展的項目。於是他就找親戚朋友借了2000塊錢,創辦了五棵樹華盛酒廠。

  1988年的時候,華盛酒廠正式成立,當時五棵樹鎮只有兩傢俬營酒廠,華盛酒廠就是其中之一。

  當時酒廠主要釀造的就是玉米酒。據王中華回憶,當時他的酒廠內只有12個大缸,每個缸內有3噸酒,每天投入兩千斤糧食來釀酒。為了經營好酒廠,他多方“取經”,跟一些老一輩的釀酒師傅學習經驗,同時也堅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道理,從酒的品質下手,專心釀酒。當時資金有限,他沒錢雇銷售員,於是他只能親自跑業務,挨家挨戶去推銷他的玉米酒,“我記得特別清楚,當時有一位顧客一到飯店就點我的酒,我當時特別開心,一激動趕緊買了一盒煙給那位顧客”王中華笑著説道。

吉林縣域百變樣本:榆樹五棵樹鎮如何成了“明星”小鎮?

  1995年以後,五棵樹鎮的個人酒廠越來越多,發展的速度非常快。王中華回憶:“那會大概得有兩三百家酒廠,當時酒特別好賣,主要銷往德惠、四平、吉林、長春、哈爾濱等地”。到了2004年的時候,五棵樹鎮的酒廠數量達到頂峰,高達400多家,基本家家都在燒玉米酒。不過當時玉米酒的價格是根據酒精來定的,後來酒精價格降低,這對玉米酒的價格影響很大,因此在2004年五棵樹鎮的酒廠就倒閉了百分之三十。

  王中華的華盛酒廠當時也受到了不小的衝擊,於是他改為釀造高粱酒。“高粱酒口感醇厚甜棉,喝完了冒汗而且還不上頭,我覺得非常好喝。不過在當時高粱酒的價格比玉米酒高一些,而且大家都不認我的酒,所以銷量非常不好,一年下來連五噸都賣不上”。

吉林縣域百變樣本:榆樹五棵樹鎮如何成了“明星”小鎮?

吉林縣域百變樣本:榆樹五棵樹鎮如何成了“明星”小鎮?

  面對重重困難,王中華仍沒有放棄,他是個不肯服輸的人,“我還得繼續生産啊,於是我開始和親戚朋友借錢釀酒。”王中華笑著説道。就這樣,憑藉著自己的努力,王中華釀造的高粱酒也慢慢打開了市場,生産規模也從原來的兩千斤到後來的四千斤、八千斤.....現在華盛酒廠的生産規模已經達到了一天兩萬斤糧食的投量,比以前增加了十倍。

  王中華的故事只是五棵樹鎮128家大小酒廠其中的一個。目前在五棵樹鎮,還有白酒灌裝線100多條,被國家白酒行業協會譽為中國北方“白酒之鄉”。2017年全鎮生産優質白酒5萬多噸,實現産值4億元,利潤4000多萬元。

  “垃圾”酒糟竟成“養牛法寶” 特色産業鏈環環相扣 共贏發展

  糧食用來釀造白酒,之後便會形成數量龐大的酒糟。所謂的酒糟其實就是米、麥、高粱等釀酒後剩餘的殘渣。這些殘渣或者在酒廠的眼中是“一文不值”,但是在養牛大戶馬凱的眼中,這些就是實實在在的“寶貝”。因為這些酒糟在馬凱的手中搖身一變就成為了黃牛美味可口的“佳肴”,是黃牛育肥增重的“法寶”,而且這酒糟一吃就是三十五年的時間。

吉林縣域百變樣本:榆樹五棵樹鎮如何成了“明星”小鎮?

酒糟

  1983年,高中沒畢業的馬凱便輟學回家了,不久後他便和妻子結了婚。婚後的馬凱對未來也十分迷茫,他不喜歡種地,但是對於牛羊卻是情有獨鍾。於是他拿著妻子僅有的300塊錢出門了,然後在松花江邊花了290元錢買了一頭牛就牽回了家。從此以後,馬凱就過上了“小牛倌”的生活。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放牛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秘密”,也就是這個“秘密”,讓他從一個“小牛倌”變成了今天的“牛老闆”,也被評為“全國養牛狀元”。

吉林縣域百變樣本:榆樹五棵樹鎮如何成了“明星”小鎮?

  回憶起當初的經歷,馬凱仍顯得激動萬分:“放到第20天的時候,那時候五棵樹鎮有一家國營酒廠,叫五棵樹二酒廠,那會還沒有私營的酒廠呢,當時就這一家酒廠。那會釀酒之後會剩下很多酒糟。酒糟對於酒廠而言就是垃圾,沒有利用價值,於是他們就雇馬車往外拉酒糟,然後扔在外面。我記得那會兒被酒廠扔出來的酒糟都堆積成一座山了,我在附近放牛啊,我就看見這牛奔著酒糟就去了。奇怪的是,旁邊的青草它不吃,專門吃酒糟。”這樣一個意外發現可給馬凱興奮壞了,於是他就天天牽著牛來吃酒糟,他的牛也是養的非常好,“經常吃酒糟的牛,它的肉非常鮮亮,而且肉質口感鮮嫩,上膘還快。”

  40天之後,馬凱所養的這頭牛便被賣了,當時他掙了120塊錢。嘗到甜頭之後的馬凱繼續用錢來買牛、養牛、賣牛,就這樣他用了兩年的時間,牛的數量從一頭到三頭,再到五頭七頭,就像滾雪球似的越滾越大。到1987年的時候,他就養了六七十頭牛,當時已經成為村裏的養牛大戶了。1993年,馬凱也被評為吉林省畜牧業養牛狀元。

  村民們一看馬凱養牛掙錢了,於是也都紛紛開始養牛。“那會大家就去酒廠裏搶酒糟,這時酒廠的酒糟由開始的不要錢到現在的六塊錢一車往外賣,後來又賣到了20塊錢一車,40塊錢一車,最後到1994年的時候,酒糟的價格就漲到了440元一車。這會呢,私營的酒廠就遍地開花了。好多個人的酒廠紛紛成立”,馬凱説道。

吉林縣域百變樣本:榆樹五棵樹鎮如何成了“明星”小鎮?

吉林縣域百變樣本:榆樹五棵樹鎮如何成了“明星”小鎮?

  2000年,馬凱註冊了長春凱豐牧業有限責任公司,當時他已經養了一千多頭牛,也成為了榆樹市的“養牛大王”。

  而他的成功也帶動了不少人,在1999年的時候正是高峰期,當時五棵樹鎮基本家家養牛,這也佔到了百分之六十的比重。除此之外,外來人口中的百分之五十都是特意前來五棵樹鎮養牛的,他們甚至租房子養牛。在別的地區人口普遍流失的情況下,五棵樹鎮的人口竟達到了凈增加,這在當時是非常壯觀的。

吉林縣域百變樣本:榆樹五棵樹鎮如何成了“明星”小鎮?

吉林縣域百變樣本:榆樹五棵樹鎮如何成了“明星”小鎮?

  如今,馬凱的長春凱豐牧業有限責任公司也養殖了肉牛兩千多頭,他所養殖的肉牛也銷售到福建、深圳、香港等地,同時也遠銷阿拉伯、以色列等國家。

  除此之外,他也馬上要搬到政府規劃的“畜牧小區”裏面去,在那裏有更完善的設施,真正做到“無公害,無污染”,經過處理的牛糞也可以還田做肥,真正實現全産業鏈的循環。

  目前五棵樹鎮有上萬人從事黃牛養殖業。近年來,打造省級標準牧業小區28個,全鎮黃牛年均飼養量18萬頭,市場年交易量在40萬頭以上,年創利潤3億多元。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榆樹市五棵樹鎮憑藉其自身的優勢摸索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發展道路。如今的五棵樹鎮在經濟發展中依託地方特色優勢,打造特色品牌産業,逐步形成了“白酒釀造、肉牛養殖、豆製品加工、棚膜蔬菜、松江旅遊”五大特色名片。在産業發展中也形成了“糧食釀酒-酒糟喂牛-牛糞還田-沃土增産”和“大豆制豆腐-渣粕育生豬-糞肥養蔬菜-蔬菜無公害”兩大良性發展鏈條,而這也為五棵樹鎮的持續發展注入特色活力。

  五棵樹鎮在經濟發展中注重依託地方優勢資源,打造特色産業品牌,不斷發展壯大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五大産業”,成為遠近聞名的“五張名片”。改革開放四十年,相信榆樹市五棵樹鎮已經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特色發展路線,而這些,也是我們想要找尋的答案。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