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4年國務院將10月17日設立為“扶貧日”,在2018年“扶貧日”到來之際,國際在線吉林頻道推出系列報道,走近駐村“第一書記”,深入了解他們在農村扶貧第一線令人感動的事跡,展示他們在扶貧過程中的好經驗、好做法。
國際在線吉林頻道報道(姜彥艷):延邊州延吉市依蘭鎮東興村在延吉市北部郊區,耕地面積不多,村民收入來源少,很多村民生活貧困。近日,國際在線吉林頻道來到東興村時看到,進村的水泥路正在修建,村裏環境整潔。東興村貧困戶潘金元對國際在線吉林頻道説:“過去,我們村裏垃圾多,晚上烏漆麻黑的,日子過一天算一天。現在好了,又修路又安燈,房子也重新改造了,村裏環境越來越好,大家對好日子充滿了期待……這一切變化都離不開駐村‘第一書記’王偉。”
王偉(左)看望東興村貧困戶夏寶山。 延吉市委宣傳部 供圖
2017年9月,延吉市城管局牌匾辦公室主任王偉被組織選派到依蘭鎮東興村任駐村“第一書記”,他不分白天黑夜地走鄉串戶,訪民情,聽民聲,與東興村的村幹部研究制定了《東興村脫貧攻堅計劃》。
東興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0戶30人,大多歲數大,身體弱,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經過深入走訪摸底,王偉發現農村散養的土家禽市場需求大、投資低,且當年投産當年收益,是個幫貧困戶增收的好路子。王偉協調延吉市水務集團和山東商會,為有養殖意願和能力的貧困戶送去雞雛和鵝雛,讓貧困戶養殖增收。
“噹噹當,噹噹當”71歲的夏寶山用木棍敲著飼料槽,24隻大白鵝扭著肥碩的身體向飼料槽走來。“使勁兒吃,長得壯,多下蛋!”夏寶山一邊叨咕一邊將一大盆飼料倒進槽中。
夏寶山是村裏建檔立卡貧困戶,患有腎炎和多种老年慢性病,主要靠種菜賣菜維持生計。為了讓夏寶山增收,王偉送去了24隻鵝雛,並籌得6000余元愛心款為夏寶山建起了30多平方米的鵝舍。夏寶山把鵝雛當成了寶貝,每天都到院子裏瞅瞅,看著鵝雛日漸肥壯,夏寶山打心眼兒裏高興。“等下了鵝蛋,肯定能賣個好價錢。”夏寶山説。
“扶貧不是一味地給予,而是望聞問切,對症下藥,才能為貧困戶辦好事、辦實事。”這是王偉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正是帶著這樣的責任與感情,王偉“沉”到東興村,摸準致貧的“脈”,幫助貧困戶“開良方”“治病根”。
王偉(左)與東興村貧困戶李文學交談。 延吉市委宣傳部 供圖
在駐村工作時,王偉切實感受到脫貧攻堅的重擔,也下定決心杜絕“小打小鬧”,要將治貧治到根上。
東興村進村主路10多年沒有維修,破損不堪,顛簸不平,沒路燈,夜裏一片漆黑。在駐村的半年時間裏,王偉輾轉于發改、交通、財政等部門,積極爭取資金470多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改造了東興村居家養老活動室,更換了東興村文體廣場上破損的體育器材,3公里的進村主路維修工程正進行得如火如荼,村裏的飲用水改造工程即將完工,400盞路燈也將要“上崗”。在王偉的帶領下,東興村開始改頭換面。
為改善村民生産生活環境,王偉還協調延吉市城管部門清理通村道路、村內巷道兩側存在多年的垃圾,以及東興河河床上垃圾,並在村包保單位延吉水務集團的幫助下,組織村民在村路兩側栽植雲杉、垂柳、丁香、李子等樹木,種植波斯菊等花卉1000余延長米。東興村徹底變漂亮了,村民心裏都有説不出的高興。
王偉(左二)為貧困村民發放物資。 延吉市委宣傳部 供圖
“快來,進屋上炕。”走進依蘭鎮東興村扶貧公寓大院,貧困戶李文學家的玻璃上已經蒙上了薄薄的水汽,屋裏窗臺上幾盆開得正艷的月季花若隱若現。
“大爺,屋裏挺暖和啊!”王偉摸了摸炕頭,又掐了掐炕上的被褥,“天冷多燒點柴,柴火不夠我給您弄。”
65歲的李文學患有肢體殘疾,幹不了體力活,靠低保金維持生活,每年還要花1200元租房住。2017年,李文學因患膽囊疾病欠下了4000多元的債,被列入貧困戶;2018年,李文學又先後兩次住院,生活陷入困境。
針對這種情況,王偉申請上級資金和村自籌資金共計36萬餘元建設了130平方米的村扶貧聯排房,李文學等4戶無房建檔立卡貧困戶都住了進去。王偉又籌得愛心款1萬元讓李文學在新房外建設了30多平方米的雞舍,並送去雞雛養殖,增加創收渠道。
駐村一年來,王偉吃住在村裏,不分白天黑夜奮戰在扶貧第一線。2018年國慶節,連續多日加班的王偉病倒了,醫生建議他住院治療,他毅然拒絕。
10月8日,剛在醫院輸完液的王偉不敢有片刻耽誤,趕緊回村工作。王偉説,村裏危房改造正在收尾,得去看看;村東頭的老兩口乾不了重活,得聯繫人幫忙秋收;天氣涼了,得給幾個貧困戶多送點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