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昔日污水流 今日野鴨棲——綠園區群策群力補環保“欠賬”
波光粼粼的民豐水庫的水面上,六隻野鴨正在嬉戲。 王菁菁 攝
長春日報11月20日訊(記者 王菁菁):陽光灑在波光粼粼的民豐水庫的水面上,湖中央,六隻野鴨正在嬉戲,它們一會排成一列游來游去,一會分散開來到岸邊覓食,好一派生態美景。
水庫周邊,樹立起一個個村民自製的寫有“禁止傾倒臟水”的環保提示牌。
污染地治理後的美景,還有群眾自發形成的環保意識,成為綠園區解放思想、積極進行生態治理“舉一反三”收到成效的一個縮影。
問題曝光了就要直面它
民生水庫周邊環境的改善,得益於一個多月前的群眾舉報:西新鎮民豐村民豐溝附近有一處積水坑,積水坑雖然坑體面積不大,但是散發的臭味影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
這些垃圾就堆在那兒,雨水排不出去,不僅有異味,還滋生蚊蠅……面對群眾反映的環境治理疏漏問題,綠園區用立查立改回應了群眾訴求。
在接到群眾反映的次日上午,綠園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迅速召集區、鎮、村三級“河長”“湖長”現場辦公,研究解決方案。經走訪踏查,積水坑散發臭味的原因很快被找到:積水坑距離民豐溝150米,位於長春西動車運用所二期在建工程範圍內。因工程需要墊高地基,導致積水坑處地勢低窪,雨水存積後無法排出,導致坑內積水變色變臭。
對此,西新鎮、村兩級河長多次與長春西動車運用所進行溝通,並向該單位送達環境治理相關函件,要求對積水坑附近垃圾做到立即清理。經過對積水坑進行一番平整,對附近排水溝進行清理和疏通,平整後的積水溝已經恢復了雨水排水溝的用途。
解放思想順民意“讓好事變更好”
綠園區西新鎮河長辦公室主任魏偉介紹,在解決民豐溝積水坑問題的同時,“我們不僅不怕發現問題,發現問題要解決問題,解決問題還要舉一反三。”綠園區在解放思想的基礎上,堅持順應民意,“讓好事變更好”。
西新鎮對屬地“七河一庫”生態治理進行了新一輪地毯式排查。
這次自檢還真又發現了問題:民豐水庫週邊發現兩處“吐口”,旁邊的污水會滲入水庫裏。
怎麼辦?“把吐口直接封堵不可行!”在自行拿出一套解決方案被推翻後,西新鎮又聯繫市水利局專家進行二次論證。“自己搞不定,就要找專業人士解決。第二輪論證後,專家現場拍板,我們次日行動。”魏偉説,如今,湖岸一側已經修建截留池,每隔半個月進行一次污水處理,滲入問題得到真正解決。經過階段性綜合治理,水庫的水質和湖岸環境都有了很大改善。
生態資源變為區域發展的生態優勢
站在民豐水庫右岸,魏偉告訴記者:“這片水域,那邊是紅旗水庫,這邊是民豐水庫,這一大一小水庫被稱為‘鴛鴦湖’。湖的起點為迎賓路,流經大小兩個水庫,全程5.3公里,最後匯入到長春西湖。”
與柳州市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積極洽談,推進廢棄物綜合利用環保項目落位;結合生態旅遊,與天茂集團積極洽談,推進關東文旅小鎮項目落位;想點子、找辦法、詢專家……群策群力貢獻出一個個生態治理的精準方案,讓綠園區的生態資源逐漸變為區域發展的生態優勢,讓“綠水更綠青山更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