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樹市“天下第一糧倉”牌匾。榆樹市委宣傳部 供圖
編者按: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吉林省作為重要的東北老工業基地之一,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吉林人勇於創新、勤於改革,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偉大成就,在科技、文化、工業、教育等方面獲得了多項全國“第一”。為此,國際在線吉林頻道推出“40個全國第一 見證吉林巨變”——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系列報道。
國際在線吉林消息(劉蘇):榆樹市隸屬吉林省長春市,地處長春市、哈爾濱市、吉林市3市構成的三角區中心,松花江、拉林河、卡岔河從榆樹市穿過,松嫩平原腹地特有的黑鈣土質賦予了榆樹“天下第一糧倉”的美譽。
近日,國際在線吉林頻道採訪了榆樹市農業局副局長孟繁野,了解“天下第一糧倉”的發展歷程。
榆樹市農業局副局長孟繁野。劉蘇 攝影
孟繁野介紹,榆樹市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冬夏溫差大,處於世界著名黃金玉米帶上,土壤肥沃,氣候適宜,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大豆、水稻,適合各種作物的種植和栽培,境內有松花江、拉林河、卡岔河3個主水系,64條大小河流和大小360處泡塘水庫,這種地理環境為榆樹糧食生産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被譽為“天下第一糧倉”。
“近年來,榆樹市糧食産量保持在70億斤階段性水準,佔全國的1/170、吉林省的1/10、長春市的1/3,商品量和商品率居全國縣(市)前列,毫不誇張地説,榆樹市的糧食産量獲得了十五連冠。”孟繁野驕傲地説。
玉米收割現場。榆樹市委宣傳部 供圖
據了解,榆樹市連續12年躋身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在全國25個現代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示範區綜合排名中躍升至第6位,被評為全國農産品加工創業基地、全國首批國家農産品品質安全縣市、全國生態文明先進市。
2018年榆樹市被評為中國幸福百縣,名列第63位,被確定為國家黑土地保護與利用、國家農産品品質安全縣創建、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等試點縣(市);39萬公頃的沃土良田,無比優越的自然稟賦,奠定了以農立市的雄厚基礎,榆樹市以農業創新為動力,全力打造吉林省現代農業“榆樹樣板”。
2004年到2008年,榆樹連續5年被國家評為“糧食生産先進縣(市)標兵”,列全國十標兵縣(市)之首,成為名副其實的産糧“冠軍縣”。2008年,榆樹糧食總産量達到歷史最高水準的56.4億斤,農民人均收入達到6600元。
2006年,原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鄧立群得知榆樹農業發展的喜人成果後,為榆樹題下“天下第一糧倉”牌匾。
水稻收割現場。榆樹市委宣傳部 供圖
孟繁野説:“在2001年,榆樹市開始加快了現代農業建設步伐,突出發展效益農業,重點打造商品糧基地,當時糧食産量達到了54.4億斤,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貢獻。”
據了解,榆樹市在強化科技增産措施,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上獲得了突出成就,榆樹堅持常規技術與新技術相結合,構建了“一個中心、多點聯動、重點攻關”的科技推廣體系,引領榆樹市現代農業快速發展。
“到2017年末,榆樹市良種應用、測土配方施肥、生物防螟、農田統一滅鼠、水田標準化育秧、防雹網實現全覆蓋。累計實施航化作業面積200萬畝,深松深翻達到40%,玉米保護性耕作達到100萬畝。農機總動力達到187.5萬千瓦,綜合農業機械化水準達到95%,實現機械收穫玉米麵積334萬畝,水稻機械收穫面積87萬畝,機械化收穫面積達到80%以上。”孟繁野説。
孟繁野説,為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糧食生産保障能力,榆樹市按照現代農業示範區發展規劃,配套推進田、林、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2010年以來,累計整合涉農資金30多億元,建成高標準農田247萬畝,佔耕地面積的42.1%。榆樹市還實施“一江兩河”護治理等水利工程,完成卡中攔河閘除險加固工程及蓮花灌片改造工程,解決了1.8萬畝水田灌溉問題,啟動“引松入榆”工程,重點對五大灌區及16個泵站進行改造,保障了15萬畝水田灌溉用水;投資5638萬元,完成“井井通電”“村村通動力電”、小城鎮(中心村)電網改造等項目,提升農業電網保障能力。
孟繁野表示,為了建立糧食連年增産的長效機制,榆樹市做到了“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採取輪作休耕方式使一部分土地減少糧食生産數量,糧食緊缺時又將這些土地迅速用於生産糧食,通過耕地的增加或減少來維持糧食供求的大體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