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18萬套農戶科學儲糧倉、2300萬噸糧庫倉容量——確保從庭院到糧庫安全儲糧
雙陽區齊家街道的農戶在加固儲糧倉。 趙大林 攝
長春日報12月2日訊(記者 袁 達):初冬時節,農安縣開安鎮農民于海峰家的院子裏,堆滿了金燦燦的玉米,正等待歸倉。“玉米在入倉前先晾曬、降水,糧倉儘量離地面高一些,裝倉後加強通風,可以有效防止霉變。”市糧食局工作人員現場指導,教于海峰如何科學儲糧。
“每年都會因為發黴損失不少糧食。”玉米收回家後,如何更好地儲糧成了于海峰最關心的問題。
“糧食收穫至入庫前是霉變易發多發期,農戶庭院儲糧是保障糧食品質安全的重要環節。”市糧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説。為此,從10月中旬開始,市糧食局組織工作人員深入多個村屯,指導農戶科學儲糧,宣傳糧食安全知識。除了講解安全儲糧知識、技術要點和注意事項外,工作人員還要到農戶家中指導搭建簡易儲糧裝具,實現立體儲糧。
就在於海峰為玉米裝倉做準備時,德惠市布海鎮農民郭顯利家的玉米已經在儲糧倉裏“安枕無憂”。“這個科學儲糧倉通風防霉變,還能防鼠防蟲,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糧損。”郭顯利家幾年前就用上了科學儲糧倉,實現了顆粒歸倉。一座座科學儲糧倉,解除了農民們秋收後的儲糧煩惱。從2009年開始,長春市依託國家惠農政策,共投入資金7.13億元,累計建設農戶科學儲糧倉18萬套,可儲糧160萬噸,有效保證了收穫初期糧食品質安全。
糧食收穫後,有些農民會選擇出售新糧。當糧食離開農戶小糧倉,進入糧庫大糧倉,良好的倉儲設施同樣重要。近年來,長春市加強糧食基礎設施建設,新增現代化新糧倉倉容量174萬噸,全市倉容總量達到2300萬噸,為儲糧安全創造了基礎條件。長春市還通過改造危倉老庫消除安全隱患,共維修改造危倉老庫倉容量80萬噸,提升了倉儲設施的儲糧功能。
糧食入庫後儲存管理也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環節。“新糧入庫時,我們會進行嚴格的質檢扦樣、檢斤稱重、卸糧清雜、品質抽檢,確保糧食品質。”一家糧食收儲企業負責人表示,新收購的糧食大多水分超標,不易儲存,收儲企業採用烘乾機烘乾、場地人工晾曬、機械通風降水等方法,將原糧的水分嚴格控制在規定的安全水分標準以下,方可入倉,並按照種類、等級、收穫年度進行儲藏,確保糧食品質統一。另外,糧食部門每年都會組織糧情安全監測,按全市儲糧數量的30%抽取檢驗樣品,進行糧情糧質檢測、真菌毒素等衛生安全項目監測。近三年,長春市共收儲國家糧食4007萬噸,未出現因水分超標而引發的糧食儲存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