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黑土

長春 江城 四平 遼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邊 長白山保護開發區

熱線:0431-81126178
郵箱:jilin@cri.cn

吉林省應急管理廳提示:低溫天氣作業 防護措施要做好

2019-01-21 10:08:33  |  來源:中國吉林網  |  編輯:杜偉   |  責編:劉徵宇

  原題:省應急管理廳提示:降溫啦!低溫天氣作業 防護措施要做好

  中國吉林網1月18日訊(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王曉東):連日來,受大範圍雨雪冰凍天氣影響,部分地區最低氣溫接近歷史低溫極值。吉林省應急管理廳提示,在寒冷的冬季,戶外低溫作業十分普遍,作業過程中需要採取哪些安全防護措施格外值得注意。

  什麼是低溫作業?

  低溫作業是指在生産勞動過程中,其工作地點平均氣溫等於或低於5℃的作業。

  哪些屬於低溫作業?

  1.冬季寒冷地區從事露天或野外作業,如建築施工、電力輸變電線路施工與維護、地質勘探、漁業、野外考察等。

  2.江、河、水庫的水上水下作業,水廠的水管爆裂搶修作業,海洋的水上及水下作業等。

  3.在室內因條件限制或其他原因而無法取暖的作業,如在冷庫、地窖等地進行的作業。

  低溫危害有哪些?

  在低溫環境中,人體由於散熱快,會引起全身各系統一系列的生理變化。如果長期在低溫環境下工作,可造成局部性或全身性損傷,嚴重者甚至會引起死亡。

  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冬季十分寒冷,加之經常受寒潮、冰凍等極端天氣影響,冬季露天作業時,人員極易發生冷傷。

  當作業人員的手或皮膚的溫度降至15.5℃時,操作功能開始受影響。體表溫度降至10℃ 到12℃時,觸覺開始減弱。體表溫度降至8℃時,即使是非精密操作也會變得十分困難。當體表溫度降至4℃到5℃時,作業人員將會完全失去觸覺和知覺,大腦功能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反應時間延長、作業失誤率升高,甚至可能産生幻覺。低溫對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中樞神經系統也有一定危害。

  寒冷對機體的損害作用,統稱冷傷。冷傷分凍結性冷傷和非凍結性冷傷兩大類。低溫環境會讓人的體溫迅速下降,在極端低溫條件下,短時間內便會使人體組織出現凍痛、凍傷和凍僵等狀況。當人體在低溫環境中暴露時間不長時,可以依靠自身溫度調節系統,保持深部溫度穩定。

  但暴露時間較長時,深部溫度逐漸降低,就會出現一系列的低溫症狀,如呼吸和心率加快、顫抖等,繼而出現頭痛等不適反應。

  當深部溫度降到30℃~33℃時,肌肉將由顫抖變為僵直,失去産熱作用。長期在低溫條件下勞動,易引起肌痛、肌炎、神經痛、神經炎、腰痛和 風濕性疾患等。

  發生凍傷怎麼辦?

  現場處理:迅速脫離受凍現場,進入溫暖的室內(室溫不低於20℃),脫掉衣服,抬高受損的肢體。若患者呼吸、心跳停止,應進行心肺復蘇並及早送至醫院。

  復溫治療:將凍傷部位置於40℃至42℃的溫水中。

  繼續保溫處置:復溫後的凍傷部位應繼續進行保暖保溫,以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環。

  保護受凍部位:復溫後的凍傷部位應以柔軟的材料進行包裹,切忌擠壓。

  低溫作業應採取哪些防護措施?

  1.有關單位需按照國家制定的勞動保護規章制度履行責任,為職工提供應有的防凍保暖措施,定期對作業工人進行健康檢查,做好健康監護工作。凡是年齡在50歲以上,且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胃腸功能障礙等疾病的人員,應及時調離低溫作業崗位。

  2.工作環境上,施工單位應盡可能實現自動化、機械化,避免或減少人員低溫作業。嚴格控制低溫作業時間,在冬季寒冷作業場所,要有防寒採暖設備,露天作業要設防風棚、取暖棚。此外,還要選用導熱系數小、吸濕性小、透氣性好的防寒服裝。

  3.作業過程中,工人必須穿戴好防寒服、鞋、帽、手套等保暖用品。防寒衣物要避免潮濕,手腳不能縛得太緊,以免影響局部血液循環。工作地點附近應儘量設置更衣室、休息室,保證工人有足夠的休息次數和休息時間,有條件的最好讓作業後的工人沖洗熱水澡。

  4.日常生活中,低溫作業人員也可以通過加強鍛鍊的方式提高對寒冷、低溫的適應能力。可用冷水洗臉、洗手、洗腳等方式提高機體禦寒能力。但這類耐寒鍛鍊,也要因人而異,要考慮體質強弱、年齡等,方法上也應注意循序漸進。

  5.飲食方面,由於受低溫環境的影響,人體機能和營養代謝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改變,因此,低溫作業工人應特別注意飲食。要少吃冷食,以免冷食對胃腸道産生不良刺激,影響消化。可以食用高熱量的食物,增加體內代謝放熱以提高耐寒能力。熱食應以富含蛋白質的食物為主,如瘦肉類、蛋類、魚類、大豆和豆製品等,還可以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