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陽文化館的剪紙課。 吉林日報記者 伊秀麗 攝
吉林日報2月19日訊(記者 伊秀麗 萬瑋 趙夢卓):春雪初霽,碧空朗朗。正月尚未過半,空氣裏仍然盪漾著喜慶祥和的氣息。2月18日,記者一行驅車奔赴長春市雙陽區。走進雙陽,一種別樣的氣象撲面而來,懸挂于公路兩側的紅草莓燈飾,欣欣向榮的果蔬大棚,幹勁十足的車間現場,還有歡樂四溢的群眾文化生活……雙陽的正月裏,人們幸福快樂著,也加油幹著。
奢愛農業:蜜蜂飛舞的草莓大棚
踩著薄薄的積雪,走進長春奢愛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奢愛農業”)的一座座溫室大棚,眼前生機勃勃的景象令人難以置信:紅艷艷的草莓沁人心脾,頂花帶刺的黃瓜清香四溢,一片片翠色逼人的蔬菜長勢蓬勃……室外依然春寒料峭,棚內卻溫暖如春,明媚怡人。
草莓採摘是該公司對外的主打項目之一,每年冰雪逐漸消融時,草莓採摘就一馬當先,拉開全年採摘的序幕。走進草莓採摘園,一顆顆草莓紅得燦爛,美得傲嬌,水靈靈的白色小花時不時有蜜蜂飛來採蜜,宛如世外桃源。
奢愛農業董事長李棟樑説:“我們逐漸豐富種植和採摘的品種,現在全年可提供60多種果蔬;同時,我們尊重果蔬自然生長規律,綠色、安全、有機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我們的草莓就是蜜蜂授粉,還依靠昆蟲生物鏈殺蟲。我們既依靠高新技術,也堅守傳統農耕文化。”
隨著現代農業之風徐徐吹來,他們意識到,僅僅靠土地“種”出來的效益是遠遠跟不上時代發展步伐的,如何“好風憑藉力”便成為他們思考的問題。為了更好地推動三産融合,奢愛農業與吉林農業大學、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建立了合作關係,在人才培養、成果轉化推廣、産學研基地建設等方面深化合作。農場基地目前有50余棟以吉林大學、吉林農業大學吉林蔬菜花卉研究所為技術依託的日光溫室大棚,嚴格執行有機果蔬的生産標準。
未來,奢愛農業將形成集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全産業鏈。目前正在規劃4平方公里的田園綜合體項目,致力於發展生態農業、休閒觀光、溫泉康養、民宿體驗、農耕文化展示,努力讓農業強起來、農民富起來、農村美起來。
雙陽區相關負責人説,雙陽不斷涌現奢愛農業這樣的新型現代農業綜合體,雙陽農業已打破了季節的限制,只有採摘的春季和豐收的金秋。
吉通公司:致力於打造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基地
與此前預想的機器轟鳴、煙霧瀰漫、焊花飛濺不同,走進吉林省通用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吉通公司”)的廠房,現代化的工業生産流程令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在無人車間內,一排排智慧數控車生産線正在有條不紊地工作著,一件件大眾MQB平臺輪轂産品不斷生産出來。這僅僅是吉通公司智慧製造的一個縮影。
吉通公司以汽車零部件為主導産品,為奧迪、大眾、寶馬、奔馳、通用、日産等品牌主機廠服務,是全球鋁加工汽車輕量化零部件知名供應商,是吉林省汽車零部件支柱産業。目前公司擁有6個工業園區,總佔地面積110萬㎡。擁有20家分(子)、合資公司,在歐洲控股2家企業,在德國獨資成立1家研發中心。
在東北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和同行業競爭激烈的大背景下,吉通公司為何能夠保持旺盛的增勢?為何有源源不斷的訂單,甚至連春節假期都在加班加點,出現了歇人不歇機器的盛況?
董事長李吉寶擲地有聲:“創新是我們企業高品質發展的核心。創新驅動推進産業升級,有了具有核心競爭優勢的拳頭産品,改變過去單純靠低成本、低價格的競爭是企業保持優勢競爭力的法寶。”
李吉寶説,一直以來,用於汽車零部件生産的鋁鍛生産線都被德國、意大利等歐美國家壟斷,中國的此類裝備製造業至少要落後幾十年。“2012年,我們進口了3條全球最先進的鋁鍛生産線,同時聯合國內有裝備製造能力的企業進行攻關和研發。經過5年多的努力和幾千次的試驗、優化、提高,2018年終於生産出了合格産品,國産生産線實現了零的突破,而成本僅是進口生産線的20%。”
在吉通公司的生産車間,60多臺黃色機器人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其中一台機器人現場表演書法,寫下企業隨處可見的標語——“不學習就是放棄未來”。當然,“小黃人”的功能遠不止“賣萌”這麼簡單,它的專業名稱叫做工業機器手。“這是我們自主開發的産品,滿足我們智慧化生産線需求,可節約成本40%。”李吉寶説。
“市場不相信眼淚,只相信實力。”談起未來發展,李吉寶信心滿滿。下一步,吉通公司將在擴大研發中心、提升智慧製造和全面創新發展三個方面下足功夫。到2019年底,全面實現生産線自動化、智慧化、數字化,五期100萬㎡工業園全面投産;到2021年,全面實現用機器代替人、用軟體代替人、用科技代替人;未來,把公司打造成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基地。
雙陽區文化館:剪刀下的和諧生活
“我們先剪一個愛心或者是半圓型,然後不開口的這一面暫時不動,等到最後一步再剪……”在雙陽區文化館的教室內,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吉林省剪紙協會副秘書長劉秀芹正在教學生們剪“喜”字。
台下的十多位學生都是退休的老年人。他們手拿著剪刀和紙,有模有樣地在老師的指點下完成作品。第一次來上剪紙課的趙曉英告訴記者,雖然這次自己剪得不太好,但是通過這一次課程,對剪紙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以後會經常過來學習。“這種活動讓我們退休人員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幸福感油然而生。”她説。
憨態可掬的小豬、活潑可愛的金猴、端莊高雅的梅花鹿……在剪紙教室內,劉秀芹展示的一系列作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仿佛從紙上躍出來一般,讓人連連叫好。
民間剪紙在雙陽有悠久歷史。作為劉氏剪紙的第四代傳承人,劉秀芹在繼承北方剪紙粗獷豪放特點的基礎上,不拘一格進行創新。她的作品多次獲得全國大獎。
為了迎接豬年,劉秀芹創作了豐富多樣的以豬元素為主題的作品。乍一看,每幅作品都和豬相關,但仔細觀賞,又各有不同。有的小豬腳踩元寶,象徵“財源滾滾”;有的小豬手捧金魚,寓意“年年有餘”……“我的作品都是原創,而且我不喜歡重復做過的東西,力求每幅剪紙都有新的靈感和想法在裏面。”劉秀芹説。
“我們再來剪一個壽桃,祝願我們和家人都健康長壽。”劉秀芹耐心地為老年學生們講解著剪紙的要點,並且一對一地進行貼身指導。老人之間也在相互交流和切磋,場面熱鬧融洽。
穿行在雙陽區文化館,既能看到聲樂班在引吭高歌,也能看到二人轉演員在創作劇目,還有不少學員在練習當地特有的花棒秧歌。據雙陽區文化館館長劉紅艷介紹,近年來,該館結合當地實際提煉出以鹿文化、剪紙文化、旅遊文化和民俗文化為特色的地方文化,並打造了社區藝術節、農民文化節、少兒藝術節、千人廣場舞展演等一系列品牌活動,讓39萬雙陽區市民體驗到了文化的魅力。
薄暮時分,採訪結束,返程時,當我們看到淩空欲飛的小鹿雕像時,都不禁向它揮揮手:你好,小鹿。再會,如此美好的雙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