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綠園區“雙創”升級版培育壯大新動能
綠園雙創基地不定期舉辦項目轉化討論會。 孫建一 攝
在綠園雙創基地一層人工智能項目展廳,刷臉ATM機、雙目攝像頭、洗車機器人等展品洋溢著創新的活力與熱情;而拐角處整整一面墻的“成績單”則濃縮了厚重的榮譽:國家級科技型企業孵化器、省級技術轉移示範機構……作為運營近三年的“年輕”雙創基地,這裡始終以專業優質的服務引領區域傳統製造産業向智慧製造産業發展,用熱情與成績推動區域企業轉型升級。
近三年,綠園雙創基地為20余戶企業提供了科研管理體系建設指導服務,開展科技成果評價、專利分析等諮詢服務,指導企業立項超過100個,轉化38項科技成果,增加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5億元。
聚資源 搭平臺
培育孵化科技型企業
綠園雙創基地以培育孵化科技型企業為工作重心,推行“平臺+孵化器”運營模式,把科技成果、項目納入孵化器中培育、完善,成熟後再推動促成轉移轉化,這樣的模式能夠提供成果轉移轉化的全鏈條服務。
“許多科技成果持有人手裏擁有非常實用的專利技術和科技成果,但很難實現推廣和轉移轉化。基於此,惠融公司經授權建立了吉林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推廣綜合服務平臺,開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推廣方面的服務。”綠園雙創基地負責人、吉林省惠融企業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郭穎慧介紹,自2016年惠融公司運營綠園雙創基地,借助孵化器培育雙創的力量,為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提供了更高效的服務。
回顧近三年在促成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方面所做的工作,郭穎慧感慨萬千,“要説經驗體會,集中一點就是聚資源、搭平臺、做對接、促轉化,集聚專家、科技成果、專利信息等創新資源,為企業提供孵化培育服務,在孵化培育的服務工作中,幫助企業轉移轉化科技成果,將轉移轉化的科技成果逐步培育壯大,支撐企業成長為科技型企業,增強市場競爭力,提升企業發展後勁。”
立足於為綠園區支柱産業“兩車”“兩車配套”相關企業技術創新提供科技成果和專利技術,與美國矽谷海納百川孵化器聯動建設的“跨域路演投資服務平臺”提供了智慧傢具、智慧汽車、醫療、機器人等領域的智慧項目投資對接服務。
科技成果要向企業成功轉移轉化,需要企業工程師和科技成果持有人進行有效對接,一些企業因為缺少工程師及專業工程技術人才,直接影響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惠融公司在省科協的指導下聘請創新方法專家為400戶企業的工程師進行了創新培訓,通過培訓幫助工程師掌握創新方法,了解科技成果專利技術轉移轉化過程中需要具備的條件,提高了對接成功率。
重分析 做推介
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綠園雙創基地以專利分析作為服務切入點,運用專利分析工具一方面幫助企業掌握科技成果所處技術水準、找到成果面臨技術風險、分析成果價值度、進行産業分析;另一方面幫助企業鎖定目標市場、確定市場策略、引進投資推動成果轉移轉化。常態化地舉辦沙龍、論壇等活動,促成需求企業和專家對接。對於不能直接進行對接的科技項目,幫助企業接洽對口專家,進行定向研發;對於通過專利分析找到的技術薄弱點,對接相關專家給予專業指導。針對對接成功的優質項目,利用自有資金參與投資或幫助聯繫投資機構,促成産學研合作;針對能夠實現産業化的科技成果,幫助企業開展科技成果評價,提供投融資服務,培育科技成果形成新的項目或新的市場主體,最終將企業培育成科技型小巨人企業或高新技術企業,並對企業提供上市輔導。
舉辦推介會、對接會。通過綠園雙創基地一樓的LED大螢幕,常態化舉辦推廣發佈活動,利用網站、公眾號,對科技成果進行線上推廣,逐步形成區域內科技成果、項目信息、技術人才的聚集效應。
為企業提供專利檢索、專利分析、專利挖掘、專利佈局等服務,幫助10余戶企業解決了因産權不明晰導致的糾紛。
促轉化,培育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的培育成長始終與科研活動、知識産權保護、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密切相關。雙創基地圍繞企業的技術研發、知識産權保護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等方面需求,組織開展孵化服務活動,對接資源、專家和服務,促進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取得了較好的孵化培育效果。2018年,雙創基地為55戶企業提供了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諮詢和輔導服務。
建科協 助發展
搭建科技服務企業橋梁
綠園雙創基地建立的吉林省首家雙創園區科協,擁有會員企業317戶。園區科協通過努力打造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地及科技工作者雙創服務基地,搭建起了科技服務企業的橋梁。
“園區科協對我們幫助非常大,輔導我們利用專利檢索開發節能新技術,還促成我們與吉林大學合作,共同研究開發高精度煙氣汞在線連續分析儀,這個儀器可精準監測煙氣中的汞含量,填補了國內空白。”中廣能源開發公司負責人介紹,之前,通過園區科協組織的活動與惠融公司結緣,並被吸納為孵化服務優質客戶,提供了專利申報、佈局等服務,輔導公司順利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助力公司發展上了新臺階。
今年,園區科協計劃籌建工業檢驗檢測專委會。專委會將圍繞我市工業企業檢驗檢測的技術需求開展研究,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形成檢驗檢測技術、項目、人才聚集地,培育我市檢驗檢測産業,以檢驗檢測為抓手推動我市工業企業實現高品質發展。 (撰稿 朱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