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報4月8日訊(記者 欒哲 趙廣欣 王春寶):從長春驅車300余公里,進入長白山西麓。
北方的春意,總是來得晚一些。時令雖已過春分,但車窗外的山林,仍是黑、白、灰三色交雜。
不過,我們此行卻是為了探訪白山的“綠”。
白山之“綠”,“綠”在轉型,“綠”在發展,“綠”在持續。
過去的白山憑藉煤、林、鐵“老三樣”衣食無憂。不過,隨著林區全面禁伐、煤炭資源日益枯竭、國家加大去産能力度,白山已經處在了一個新的歷史節點,轉型升級刻不容緩、迫在眉睫。
耗得心血千萬點,喜看新綠萬千重。如今的白山人立足實際,闖出了一條綠意盈盈的發展新路。
白山逐“綠”,這裡春意正濃——
“白土”變“白金”
一排排整齊劃一的標準化廠房映入眼簾,橘黃色的頂棚,白色的房體,呈現出現代化企業蓬勃發展的亮麗景象。
這裡是臨江市金豹木業有限公司的新廠區。金豹木業由傳統木材加工企業變身為礦産新材料企業,可謂白山市企業轉型升級的成功典範。
“你看,這個魚池背景墻由硅藻土製作,一年四季流水沖刷卻未見絲毫褪色變形,魚池中的魚也活蹦亂跳的。”在公司的産品展示廳,董事長尹少春自豪地介紹著産品的性能。
手握11個專利,令尹少春信心十足。新廠區的建成,更令他豪氣倍增。
“新廠區形成了年産350萬平方米硅藻土複合地板、987萬立方米硅藻土百葉窗片、10萬套硅藻土複合門的産能,預計年銷售收入將達8億元,利潤6000多萬元。”尹少春高興地説:“‘白土’變‘白金’,我們多年的研發投入沒有白費。”
在白山市和一硅藻科技有限公司的廠區,行銷經理宗興波領我們來到一棟六層小樓前。
小樓佔地不大,但裏面卻是國內最先進的硅藻泥生産線。
“依靠重力作用,我們只在頂層原料投放口安排幾名工人,其餘的計量、攪拌、灌裝等工序全部實現自動化。”宗興波告訴記者,“少了人工的參與,我們産品品質的穩定性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近幾年來,我們的銷售額每年都能實現30%以上的增量。”
白山硅藻土資源豐富、儲量巨大,現已探明儲量3.4億噸,佔全省96%以上,居亞洲首位,是世界兩大硅藻土礦床之一。2018年5月,中國礦業聯合會授予白山市“中國硅藻土之都”的美譽。
依託稟賦天然、享譽中外的硅藻土資源優勢,白山市科學謀劃,全力推進硅藻土産業成為白山市經濟發展中的亮麗“名片”和“品牌”。一個以長白硅藻土特色工業園和臨江硅藻土工業集中區為承載,32家規上企業為主體,涵蓋過濾材料、功能填料、生態建材、載體材料4大類、35個品種、138個産品的新型産業體系,正在加速形成。
流“金”淌“銀”
汽車沿著蜿蜒的山路行駛,隨著清新凈爽的空氣撲面而來,我們來到了距長白山天池60公里的農夫山泉撫松長白山天然礦泉水有限公司。
在這裡,農夫山泉把森林搬進了工廠。走進廠區大廳,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靜靜的“白樺林”,乘坐直升梯而上,便來到了廠區的觀景臺。
觀景臺上遠眺,浩瀚林海,一望無邊。好山好林加好水,天賦白山,名不虛傳。
走進生産線,參觀農夫山泉從水源到成品的全過程。偌大的廠區內,員工僅有十余人,一條條現代化的流水生産線,匯聚了世界最先進的生産設備。
當地政府隨行人員介紹説,長白山的泉多為天然自涌泉,130余處天然礦泉水水源地,每天允許開採量為23萬噸左右,年最大允許開採量為8400萬噸,而現有企業的開採量離極限要求還相差很遠。如果達到開採極限,潛在的經濟價值將在1000億元以上。
白山市共有礦泉水生産企業近30戶,礦泉水産能1160萬噸,2018年實現産量295萬噸,恒大、農夫山泉、娃哈哈、康師傅、天士力等在這裡投資興業。
在農夫山泉的建廠過程中,為了保護水源地的生態環境,來自挪威的景觀設計團隊為新工廠鋪設了一條景觀步道,使用木樁來固定樹根的位置。一番辛苦與用心,就是為了讓樹根保持完整,不讓生態環境有一絲改變。
窺一斑而見全豹。由此可見,從水源地保護、使用,到礦泉水的生産,白山都有嚴苛的標準,保證每一瓶水都是綠色健康的。
煤炭再現新“航母”
在白山市江源區年産120萬噸焦化産能等量替代及LNG項目建設工地,機器轟鳴、塔吊旋轉、卡車奔馳、焊花閃閃,工人們正在緊張忙碌著。
吉林鼎運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黨好生的一番介紹,讓記者嘆為觀止。
煤還是原來的煤,但“吃法”大不同。
江源區原有7家焦化企業,但規模較小、設備簡陋、生産裝置簡單,且沒有副産品回收裝置,污染嚴重。為響應國家淘汰落後産能工作,江源區及時取締了這7家小焦化企業。
當然不是淘汰了事,江源區採用先進技術,對焦炭實施等量替代,上大壓小,開發了120萬噸焦化項目。實施等量替代後,焦化産業在總量上沒有新增産能,但在工藝過程中減少了污染物的産生,大幅度降低了能耗。
這是白山市立足實際下出的一招升級好棋。
依託自身傳統優勢,以新型能源精深加工為方向,將煤炭資源優勢轉化為能源經濟優勢,120萬噸焦化産能等量替代及LNG項目拉長了産業鏈,提高了附加值,將原煤價值吃幹榨凈,具有典型的循環經濟特徵和明顯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
“這個項目已被列入中國製造重點項目。”黨好生介紹説,“項目全部達産達效後,預計年可實現銷售收入32億元,利潤6.4億元,稅金1.2億元,並且可以直接帶動1000人就業,間接帶動物流、維修、加氣等配套服務業800人就業。”
小木片,大産業
走進江源區吉林中加雪糕棒製造有限公司廠區,木材堆積成座座小山。
“這麼多粗壯的木料,哪買的?”站在一座樺木“小山”下,記者問。
“國家全面禁伐,這些木料當然不是國內的。”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響應國家號召,我們在俄羅斯建立了原料基地,每年進口3萬立方米優質木材。”
一路走,一路看,在生産車間,記者看到工人們在生産線上忙碌著,揀選、裝箱,一絲不茍。
“這個雪糕棒屬於一級品質,每箱價值40美元,效益非常可觀。”一位車間負責人拿起一支雪糕棒告訴記者,“現在我們的産品主要銷往日本、美國、韓國、埃及、丹麥、伊朗、歐洲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量能佔到世界份額的70%左右,可以説在這個行業裏我們是第一大生産商。”
萬萬沒想到,這個3萬平方米的工廠,竟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雪糕棒生産基地。
“自從去年建起新廠區,購入了新設備,生産就全部實現了機械化。”在一條生産線前,公司負責人介紹説,“這條生産線是我們自主研發、委託製造的,先後投入1400多萬元,一天能加工50立方米木材、生産1000萬支雪糕棒。現在我們基本可以滿足全部出口訂單需求。”
小木片,大産業。白山市的企業家們在改造提升傳統産業時,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主動走出去,開拓發展空間。但依然不忘把自己的根深深紮根在家鄉,助力家鄉的經濟社會發展,既保護了綠水青山,又帶來了經濟財富。
“肽谷”人參新傳奇
在位於撫松縣的吉林肽谷生物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一杯“人參肽”喝下去,記者奔波採訪的疲勞感頓時減輕了不少。
人參肽、人參茶、人參面膜、人參皂……産品琳琅滿目。公司負責人介紹説,他們目前擁有全球最先進的兩條肽提取專利自動化生産線,可進行人參肽、海參肽、牛骨膠原蛋白肽、人參牛骨肽粉、人參海參肽粉、海參牛骨肽粉等6個産品生産,其中膠原蛋白肽、長白山人參肽系列産品年産高達100噸。
中國人參看吉林,吉林人參看撫松。好資源怎麼轉換為經濟優勢?這是白山人一直思考的問題。
作為人參核心産區的撫松縣,不僅擁有豐富的人參資源,而且具有悠久的人參栽植歷史。近年來,隨著省委、省政府大力實施人參産業二次創業,白山市依託資源優勢,致力於提升人參産品科技含量、打造人參精品,將豐富的人參資源優勢轉換為經濟優勢。
人參肽,就是白山市打造人參新傳奇的一個樣本。
多肽開發研究是目前食品、生物醫藥和保健品領域中最活躍、發展最快的産業。白山市在2012年引進吉林肽谷生物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利用中國膠原蛋白肽之父——吳慶林教授的人參多肽提取高新工藝技術,從人參中提取具有營養性和生理活性的人參肽,並將這些生物活性肽應用到保健食品和強化營養食品中,極大地提高了人參産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白山之行,“綠”意濃濃,令人流連忘返。
這“綠”中有傳統的延續與升級,也有新興的希望和未來。白山之“綠”,是發展的底色,更是振興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