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為充分宣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大意義和科學內涵,讓生態優先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圍繞吉林省委、省政府綠色發展和美麗吉林建設的部署要求,全省將於今年春季開展為期一個月、主題為“全民共建綠美吉林”的活動。本報從今天起,開設“全民共建綠美吉林”專欄,聚焦我省在增強全民生態文明意識、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持續增加綠色資源總量的有力舉措,營造全省上下集團、個人、社會組織等各方面力量都積極參與國土綠化火熱實踐的輿論氛圍。
又是一年好春景,綠染林梢萬木新。
從枝葉繁茂的片片林區,到美麗如畫的城市街路綠化帶,再到新顏舒展的田園鄉村,行走于吉林省的道路、河流、田野,隨處可見綠林成蔭為白山松水帶來的勃勃生機。
近年來,吉林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精心組織實施第二個十年綠化美化吉林大地規劃,紮實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工作,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效。僅2018年,就完成造林更新80.8萬畝,完成義務植樹3202萬株,超額完成了計劃目標。我省正通過更加務實的舉措將國土綠化向縱深推進,讓吉林大地綠起來、美起來。
高位謀劃布“綠”局
吉林省是國家重點林區、生態大省,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吉林全面振興的最大優勢、最具潛力的增長點,這已在全省上下形成共識。
推進國土綠化,既是改善環境、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也是發展生態經濟、增強承載能力、實現永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正是基於此,吉林省委、省政府對國土綠化工作高度重視,省領導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在省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帶動下,各地黨委、政府層層落實領導責任,分兵把口抓落實,形成了常態化抓管機制。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關於開展國土綠化行動的決策部署,今年,我省先後召開了中西部農田防護林網修復完善工程啟動會議、全省大規模國土綠化工作視頻會議和省綠化委員會第32次會議,並通過了《吉林省綠化委員會工作規則》《關於積極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的實施意見》《全省公路鐵路綠化品質提升行動方案》《關於做好村屯綠化美化工作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強全省重要河流(庫區)綠化工作的意見》《吉林省開展“全民共建綠美吉林”攻堅行動月活動實施方案》6個文件,形成了我省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1+4”工作體系,為全方位推動國土綠化提供了堅實的行動和制度保障。
城鄉同頻增“綠”量
按照以城帶鄉、城鄉聯動、互促共進的思路,吉林省的城鄉綠化高標準規劃設計,層次和品位得到有效提升。
在城市,繼續發揮創建森林城、園林城的引領和載體作用,打造城市綠化精品工程,採取規劃建綠、拆違還綠、立體植綠等方式,努力擴大綠地面積。2018年,全省縣級以上城區共新增綠地面積379.3公頃,完善提高綠地面積1017.8公頃。
在農村,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斷完善農村發展建設規劃,統籌抓好村屯綠化美化,全省共完成村屯綠化美化593個,其中,創建省級“綠美示範村屯”50個,新增綠化面積2298.39公頃。2018年,四平市、東遼縣被評為“省級森林城市”,柳河縣燒鍋村、通化縣新開村被評為“全國生態文明村”。
開展植樹造林,是推進國土綠化的重要手段。2016年以來,全省完成義務植樹8744萬株,建立完善義務植樹基地682個。除了常規的植樹造林,為給綠化注入更多“新鮮血液”,吉林省各級綠委成員,積極組織發動行業系統力量,各類綠化創建活動有聲有色。交通、鐵路、水利部門,以國省幹線和重要江河、庫區為重點,持續加大通道綠化力度,2018年新增和完善提高公路綠化里程2341公里,新增鐵路綠化里程370公里,新增和完善提高江河綠化里程1234公里;水利、林草、生態環境、自然資源、農業農村等部門密切配合,在東遼河水污染綜合整治行動中積極推進流域生態修復,力求取得標本兼治的效果;教育部門積極開展創建“綠色校園”活動,全省40%的中小學校完成了校園綠化美化,進一步增強了青少年的生態環境意識;省軍區大力開展創建“綠色軍營”活動,各級工會、共青團、婦聯組織開展了“職工林”“青年林”“三八林”等植樹活動,為建設美麗吉林作出了貢獻。
重點工程繪“綠”景
去年以來,全省上下堅持以大工程帶動大發展,積極推進國家和省重點生態工程建設,不斷加大生態修復力度,取得了明顯成效。
開展清收還林決戰攻堅。按照省政府5年還林的總體部署,主動挖潛加壓,舉全省之力,紮實開展林地清收還林,全年完成林地清收還林67.41萬畝,超出省政府確定年度目標169.64%;全省累計完成林地清收還林670.4萬畝,超出省政府確定5年還林總目標11.7%。
推進農田防護林更新改造。按照“優質大苗,採造掛鉤”的總體要求,完成農田防護林更新改造3萬畝、退化林分修復6.3萬畝。截至2018年末,“三北”五期共完成造林育林35萬公頃。通過實施“三北”防護林工程,我省中西部地區初步形成了帶、網、片相結合的大型防護林體系,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森林覆被率由建設初期不足5%提高到10%以上,結束了“沙進人退”的歷史,生態惡化趨勢得到遏制。中西部農防林使346萬公頃農田和牧場得到有效庇護,確保了吉林省農牧業的穩産增産。“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在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提供了大量木材、林副産品,也帶動了依託于林地的綠色産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
抓好西部防沙治沙工程。全面落實各級政府防沙治沙目標責任和措施,依託國家“三北”工程、造林補助和省級防沙治沙造林等項目,完成沙化土地治理30萬畝,有效遏制了西部地區生態惡化趨勢。
實施森林品質提升工程。全年完成森林撫育313萬畝,森林後備資源培育81萬畝,優化了林分結構,提高了林分品質。同時,結合清收還林,推進中央環保督察反饋的毀林開墾、毀林種參問題整改還林進程,推進省級“十河一湖”和遼河流域生態修復任務落實,完成“十河一湖”林業用地範圍內水源涵養林建設19441.2畝。通過以上措施,在修復生態環境的同時,鞏固擴大了森林資源總量。
記者 陳沫
吉林日報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