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扶貧春風吹綠圖們江畔——圖們市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吉林日報4月17日訊(記者 張偉國 王雨):吉林省東部,長白山脈東麓。
與朝鮮隔江相望處,蜿蜒奔騰的圖們江猶如一條巨龍,環抱著一個美麗而寧靜的邊陲小城。
圖們市,一個12萬人口的口岸城市,是我省東部高寒連片特困地區。22個貧困村、1885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貧困就像是一道鴻溝,阻礙著圖們市經濟社會的發展。
“確保圖們市在全省率先脫貧摘帽,是當前的頭等大事,必須統攬全局,實現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全域旅遊齊頭並進,舉全市之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延邊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圖們市委書記尹成龍字字鏗鏘。
22個貧困村出列,1827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順利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的12.3%降至2018年底的0.2%……這是決勝全面小康的“圖們答卷”,同時也為全省首批脫貧摘帽的貧困地區提供了“圖們經驗”。
重任在肩 以脫貧攻堅統領發展全局
四年如一日,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為了讓全市人民共奔小康,圖們市牢固樹立“以脫貧攻堅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這一根本理念,整合全市資源和社會力量,堅持把鄉村振興、全域旅遊與脫貧攻堅同步謀劃、同步建設,切實形成了全市一盤棋、上下一條心抓脫貧攻堅的強大工作合力。
圖們市委全面履行脫貧攻堅主體責任,牽頭抓總、整體謀劃、統籌推進,市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堅持將脫貧攻堅作為常規議題,定期、不定期研究推進脫貧攻堅工作。2016年以來,共召開黨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會71次,全力研究破解全市扶貧領域重點難點問題。
四年間,圖們市全部力量不斷向脫貧攻堅工作集結。
市級領導率先垂范,逐村走訪調研,通過夜間住村懇談主題實踐活動,與村民夜間在炕頭上談扶貧、講政策、話發展;堅持“每週二三四無會日”制度,週一和週五集中開會,市級層面組織的學習培訓活動利用休息日進行;建立市、鎮、村、行業四級指揮作戰體系,指揮系統由4位市級領導分別擔任鄉鎮指揮部指揮長,其他市級領導擔任村級指揮長,每週二至週四在鎮、村坐班,全程參與,確保指揮調度到位;開展全天候督導檢查,督巡辦人員全員脫産,開展地毯式排查,做到日調查日匯總日通報,杜絕問題過夜。
創新體制 選派精兵強將
選精兵,派強將。圖們市把脫貧一線作為培養鍛鍊、考察識別、選拔任用幹部的主戰場。
為了有效激發脫貧一線幹部幹事創業的熱情,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圖們市不斷加大脫貧攻堅一線幹部選拔、培養、使用力度。2017年11月,圖們市出臺《在脫貧攻堅一線考察識別和提拔使用幹部暫行辦法》,要求在脫貧攻堅期間,選拔任用幹部堅持“凡提必扶”原則,即除了上級明確要求配備的結構型幹部或因機構改革配備幹部等情況外,其他市管副科級及以下幹部的提拔、重用應由從事扶貧工作的脫貧一線幹部中産生。
圖們市的扶貧幹部主動擔當,真抓實幹,奔走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腳踏實地把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一線。今年,對駐村幹部重新考核上崗,擇優選派74名業務骨幹充實脫貧一線,共有22名脫貧一線幹部實績突出獲得提拔。
“駐村扶貧,不僅是一項工作,更是一種責任和擔當。對我而言,駐村的工作經歷讓我了解了真正的民生。懂基層,懂農村,我才能更好地去幫助百姓,在以後的工作中去為民服務。”圖們市機構編制委員會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局長叢培文告訴記者,脫貧攻堅工作不僅讓貧困戶富了起來,也充實了扶貧幹部的實踐經歷,學到了在辦公室學不到的知識。
因地制宜 打造特色産業體系
初春時節,乍暖還寒,寒冷的空氣卻阻擋不了扶貧産業蓬勃發展的熱情。圖們大地,脫貧致富的春潮不斷涌動。
3月29日,記者走進圖們市石峴鎮創業扶貧食用菌示範基地,工人們正忙活著給菌袋打孔。“現在菌袋內的菌絲都長滿了,打孔後木耳就會從這個孔中長出來。”食用菌技術總監劉海龍説,將打孔後的菌袋用棉被蓋起來保溫保濕,10天左右將發芽後的菌袋挂到繩子上,進行立體式栽培。
河北村的食用菌産業如今遠近聞名,創業扶貧食用菌基地現有大棚70棟,去年基地總産值660萬元,凈利潤180萬元,分紅9.1萬元用於帶動貧困戶脫貧。2018年,通過項目發展、設立公益性崗位、土地租賃等方式,河北村貧困戶人均收入達到11777元。
在石峴鎮水南村君子蘭花卉種植基地內,一株株君子蘭爭相怒放,長勢喜人。
“去年我們建立了這個基地,目前已有4個暖棚,4萬多株君子蘭。”村委會主任金國星告訴記者,水南村的光照、土壤、氣候適宜種植君子蘭。引進這個項目後,合作企業將按比例繳納收益資金,帶動貧困戶增收。
“這個項目也惠及到了村民,帶動了石峴鎮的發展。”金國星説,村民可以免費領取種子在家種植,當葉片達到3至4片時,基地會以1株2元錢的價格回收,平均一戶村民可以培育600株左右。
青山美,綠水秀,産業旺。
石峴食用菌、涼水中藥材、月晴有機大米、長安有機蔬菜和全域黃牛養殖,2016年以來,圖們市立足縣域實際,加快打造了“4+1”五位一體特色産業基地。推進實施扶貧産業項目72項,總投資8935萬元,産業項目實現貧困人口全覆蓋,2017年帶動貧困人口人均增收1300元以上。2018年産業項目收益達440萬元以上,貧困人口人均獲得分紅收益達1000元以上。
精準施策 提升百姓幸福指數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看病難、看病貴是致貧主要因素。生一次病少則幾百元,多則幾千、上萬元。這對圖們市因病致貧高達98%的貧困戶來説,是生活上最大的難題。
為此,圖們市財政專項列支300萬元,建立全覆蓋“疾病兜底”“政府保障藥房”運行機制,徹底破解因病致貧、返貧的癥結問題。出臺疾病兜底保障政策,實現農村貧困人口縣域政策範圍內,個人自付比例不超過10%的目標;在各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建立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政府保障藥房,由政府出資購置在省基藥平臺採購不到、而貧困人口又必需使用的藥物,實行專櫃管理、銷售,保證報銷比例達到90%以上,從根本上解決了貧困人口購藥問題。目前,已累計補償金額131.72萬元,9000余人次受益。
圖們市石峴鎮河北村貧困戶全光國今年78歲,2017年因骨折住院治療花費了2.8萬元,在享受醫療政策後,自己僅花費了4000元左右,極大地減輕了生活負擔。
“醫療政策太好了,以前手術沒有錢,現在去醫院不用押金,看完病,報銷之後交剩餘的錢就可以了。”讓全光國感慨的不只是自己享受到的實惠,去年老伴金英福又做了股骨頭置換手術,手術費用2萬多元,享受保障政策後個人僅花費了800多元。
肩扛責任、細化任務、落實産業、釋放政策紅利……一路奮進,一路前行。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開展,一系列脫貧創新實踐正在圖們大地蓬勃開展。圖們全市上下齊心協力,堅定前行,用真情實意為百姓鋪就了一條高品質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道路,奏響了一曲慷慨激昂的“扶貧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