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報6月7日訊(記者劉姍姍):為打好打贏水污染防治攻堅戰,梅河口以全面推行河長制為契機,積極創新工作方法,探索河湖智慧管理,實現信息化動態管理,開啟了治水新模式。
“以前山城鎮域的幾條河邊,垃圾堆積、河道高低不平。如今,走在山城鎮的河岸邊,乾淨的人行步道,燦爛的花海,河道護坡上的數千棵柳樹成了山城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梅河口市山城鎮人大主席楊波介紹説,山城鎮先後投資150萬元,收回輝發河、大橫道河河堤內冊外地300畝,種植花海景觀近2萬平方米,修建人行步道1400米、休閒廣場400平方米。依託河景打造的朝鮮族民宿民俗村,形成觀景帶,不僅改善生態環境,還為農民帶來了增收。
為更好地落實河長制,讓百姓享受到生態紅利,梅河口市堅持問題導向,創新工作方法,按照全市河流水系基本信息,實行挂圖作戰。在作戰圖上標明河流水系分佈、問題清單、位置信息和責任河長等要素,並結合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等特徵,製作了立體的水系沙盤,將每條河流治理管護中存在的問題,分成因、分類別、分階段地以標誌牌的形式呈現出來。
“哪個地方出問題了、哪個地方治理完成、哪個地方正在進行,一目了然。”梅河口市河長制工作科負責人王歡介紹説,通過沙盤和作戰圖的融合,做到了河湖治理目標清晰、問題清楚、責任明確、成果直觀,實現了信息化動態管理,促進了河長制的紮實推進。
為維護這些治理成效,梅河口採用現代化監管的理念,先後購置2台無人機,開啟“天眼”巡河,在短時間內航拍河流的上下游,記錄河情、水情、岸情,不留死角,真實呈現河道的狀態。在“天眼”巡河的基礎上,實行監控協同作戰,加快監控平臺建設步伐,推進河長制的落地生根。
目前,梅河口投資100萬元,完成河道採砂監控系統建設,在各採砂場和易發生非法採砂的河段布設9套監控設備。通過這一系統,可以全面、直觀、快速地掌握河道情況,監控非法採砂和超量、超時、超範圍開採行為,達到遠程監控效果。
此外,梅河口還進行了“太陽能+4G”的監控試點工作,通過太陽能監控設備的投入使用,著重解決某些重點河段無網絡數據、無電力的問題,為推進實施“數字水利”信息化建設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