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脫貧攻堅當先鋒 一心為民譜華章——記安圖縣萬寶鎮東安村駐村第一書記盧錫順
吉林日報7月20日訊(記者 李抑嬙 實習生 李佳):“作為一名駐村幹部,能為村裏百姓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是我最大的心願。同時,作為一名青年幹部,更要肩負好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爭當脫貧攻堅先鋒。”
2016年3月,安圖縣人民醫院醫務科主任盧錫順被選派到萬寶鎮東安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走出辦公室,前往扶貧一線;脫下白大褂,穿上黃膠鞋,盧錫順開始了他的“治窮”之路。
萬事開頭難。盧錫順發現這個只有123戶人家、303口人的小村莊,貧困戶就佔了五分之一,老人孩子佔村民總數的三分之二。村子地理位置偏遠、自然條件惡劣、群眾思想落後,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如何才能讓村民走出困境?如何才能讓他們發家致富?漫漫長夜裏,他一遍遍地絞盡腦汁,左思右想。
“東安村雖然比較偏僻,但周邊就是林區,自然資源十分豐富,要想發展産業致富,還得圍繞種植、養殖業做文章。”在大量實地調查的基礎上,盧錫順逐步找準了東安村産業發展的突破口,他要在種植木耳産業上下功夫。
思路有了,目標確定了,盧錫順開始徵求村民的意願。本以為自己苦思冥想的項目會得到村民的積極響應,不曾想一盆冷水澆在了他熱情似火的心上,大家聽後都是同樣的反應:“種木耳?得投入多少錢啊?賠錢了可咋辦?”盧錫順知道,村民想致富卻缺乏資金,他告訴大家由他來解決啟動資金的問題,最終有6戶村民表示願意加入。
項目有了,種植戶有了,可問題也跟著來了。貧困戶劉昭朋和劉昭君兄弟倆著手種植10萬袋木耳,可啟動資金沒到位,兄弟倆産生了打退堂鼓的想法。該怎樣幫他們找到啟動資金?盧錫順找到了小額貸款中心。小額貸款中心負責人表示支持項目沒問題,但必須要有資産抵押和擔保人,這對於劉家兄弟來説,又是一道難題。
在他的協調下,最終,小額貸款中心同意不要求資産抵押,但擔保還是要有的。經了解,有單位的職工一個人可以擔保4萬元,但劉家兄弟需要10萬元,盧錫順便回家做起了妻子的工作。“老公,10萬元不是小數目啊,咱倆工資也不高,他們還不上錢咋辦,你就是一個普通扶貧幹部……”“老婆,村民有致富的心勁兒,我作為第一書記應該幫一把,起碼在任職期間我沒有白幹,我無愧於百姓。”聽到這些,妻子沉默了,同意了他的決定,不僅是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更是為東安村百姓脫貧致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過一年的木耳種植,劉家兄弟有了收益,心裏高興,幹勁也足了,他們説:“小盧書記,沒有你的幫助,我們不可能這麼快就脫貧,你真是我們家的恩人!”2017年,東安村20萬袋木耳凈盈利15萬餘元,帶動20多人每人增收3000元,2018年村裏又加種了10萬多袋木耳。
種植木耳是個體力活,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怎麼辦?盧錫順決定開展土雞養殖項目。他帶領駐村工作隊員實地查看養殖條件,協調養殖場地,還自己墊付了8000元的雞苗費,分給了28戶貧困戶。為了提高雞苗的存活率,盧錫順與“和龍頭道養殖公司”對接,邀請專家免費對養殖戶進行指導和培訓。經過努力,一顆顆圓滾滾的雞蛋成了“熱乎乎”的鈔票揣進了貧困戶的腰包裏。
東安村地處偏僻,村民有病難以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率很高。為此,他積極聯繫自己工作的醫院,多次到村裏送醫送藥。通過給村民普查式的體檢,發現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人30多人,盧錫順又聯繫醫院為這些人做了治療並建立了慢性病檔案。
“無論是治病救人還是扶貧濟困,都要心存仁愛之心。”從醫院到村莊,盧錫順完成了從青年幹部到駐村第一書記的角色轉換。3年來,他俯下身子為村民排憂解難,用真心、真情、實幹的工作激情抒寫著青春的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