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情係鄉村不言悔——記靖宇縣三道湖鎮東溝村駐村第一書記王斌漢
吉林日報7月29日訊(記者 李抑嬙 實習生 李佳):從三年前的人生地不熟,到現在對村裏每一戶瞭如指掌,從“城裏人”變成“村裏人”,從“門外漢”變成“行家裏手”……三年來,他聯繫産業項目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用行動踐行著對事業的堅守和對村民的真摯感情。
他就是白山市審計局審計信息中心主任王斌漢,2016年4月,被選派到靖宇縣三道湖鎮東溝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東溝村建檔立卡貧困戶95戶,貧困人口198人,村裏沒有什麼特産,沒有主導産業項目,扶貧任務並不輕鬆。扶貧工作如何開展?如何發展産業項目?王斌漢一時沒了頭緒。
為了梳理出致貧原因,抓住癥結,王斌漢迅速進入工作狀態。通過召開村“兩委”班子座談會、民情懇談會,入戶走訪、深入群眾摸實情,詳細了解群眾生産生活情況,聽取群眾意見。
經過調查他發現,過去的扶貧大多是為貧困戶送錢、送物等“輸血式”扶貧,結果錢花掉了,物賣掉了,貧困依舊貧困。必須徹底打消一些貧困戶“等、靠、要”的思想,變“輸血”為“造血”,用産業扶貧進行幫扶。
王斌漢發現東溝村的土質特別適合種植藍靛果,而且收益十分可觀,於是他決定將種植藍靛果作為村裏扶貧産業項目的著力點。可是召開全體村民大會時,他卻碰了壁。
“這能行嗎?”“以後賣不出去可咋辦?”村民們由於不了解藍靛果,不敢栽培,怕出現風險,質疑聲接踵而至。村民的顧慮不消除,項目就不能啟動實施,王斌漢心急如焚。晚種植一年,許多貧困戶的收入就會少一年,甚至可能會拖慢脫貧工作的整體步伐。
“這藍靛果可是個好東西,不僅能清熱解毒,還對高血壓、小兒厭食症有一定功效,更難得的是目前市場價值很高,要不您就先種著試試。”王斌漢帶領駐村工作隊員和村幹部四處做工作,利用所學的農林特産專業優勢,反復動員貧困戶,先後召開了20多次會議研究討論扶貧産業發展事宜。最終,有22戶貧困戶被他的真誠和韌勁打動,願意種植藍靛果並簽訂了協議。
經實地考察並借鑒其他地區的種植經驗,王斌漢積極籌措資金22萬元開始發展栽種藍靛果産業。為確保該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他們選派6名代表前往牡丹江市選購了優質藍靛果苗木6.3萬餘株,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由22戶貧困戶先行發展180畝的藍靛果種植項目。
功夫不負有心人。種植的藍靛果當年就開花了,成活率高達90%以上,示範戶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這讓王斌漢信心倍增,第二年他採取綠枝扦插育苗技術,為貧困戶建日光大棚發展藍靛果育苗項目,幫助他們提質增收。
看到有了收益,其他貧困戶也想參與進來。王斌漢又按照因戶施策的原則,積極謀劃了蒲公英、貝母、草莓、人參、果樹、蔬菜等種植業項目,以及養牛、養蜂、養雞、養鵝等養殖業項目,讓全村有勞動能力的90戶貧困戶都根據自己的實際開展了脫貧致富項目。
“要想富,先修路”。王斌漢在抓扶貧産業項目的同時,還積極改善東溝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他協調爭取資金,實施了小流域治理工程,改造自來水管網4公里,鋪設農田機耕路17公里。即將開工建設的1000平方米新村部、東北抗聯紅色教育基地和村級博物館,都將改變東溝村的村容村貌,為村民提供良好的就業環境和機會。
今年53歲的王斌漢是家裏的頂梁柱,上有年邁的父母需要在身邊盡孝,下有子女需要關愛,患有嚴重心臟病的妻子也需要陪伴看護。雖然他的心中有萬般的不捨與擔心,但卻從未因個人私事耽誤過工作。因為他知道,作為第一書記,自己有義務、有責任堅守在工作崗位上。
如今,行走在東溝村乾淨平坦的路面上,看著村民快樂的臉龐,嗅著陣陣果香,王斌漢露出了憨厚的笑容。他説:“當好第一書記,是我無悔的選擇,再苦再累,我都會堅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