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建立收儲運體系 利用養殖廢棄物資源 綠園區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綠園區大力推進糞污處理設施升級改造和配套建設,因地制宜謀劃構建散養密集區糞污收儲運體系。 (圖片由肖國忠提供)
長春日報7月31日訊:曾經,綠園區西新鎮裴家村小南屯西有一片廢棄荒地,堆滿了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和養殖廢棄物,每到夏季難聞的氣味由此散發蔓延,與荒地僅一路之隔的村戶苦不堪言。這片荒地也成為村民投訴舉報的“重災區”。
如今,再次走進小南屯,廢棄荒地消失了,荒地上建起了畜禽糞污儲運池,全屯的養殖廢棄物集中儲存於此,每天由專人負責運送,儲運池周圍也被重新開發為耕種地,困擾村民的惡臭氣味問題迎刃而解。
為有效解決畜禽糞污污染環境問題,打造宜居農村人居環境,綠園區大力推進糞污處理設施升級改造和配套建設,因地制宜謀劃構建散養密集區糞污收儲運體系,積極探索有效途徑,全力實施“村收集、鎮管理、區轉運”的運營模式,推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截至2018年年底,綠園區畜禽糞污綜合處理利用率達到95.26%;畜禽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到91.07%;大型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到100%。
28個儲運池基本覆蓋
收儲運體系初步建成
“綠園區畜禽養殖量在城區中相對較大,近幾年平均年産糞污10萬噸左右,這也成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難點。”綠園區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區委區政府將解決養殖戶無法自建糞污儲運處理設施難題作為工作突破口,提出了構建畜禽養殖廢棄物收儲運體系並實現集中處理的理念。
自2017年起,綠園區政府投入380萬元,修建了28個畜禽糞污儲運池及貯尿池,達到了一次性共容納固體糞污7400立方米,液態糞污1000立方米的儲存能力,大大解決了散養密集區內養殖戶隨意傾倒糞污問題。
“從我家到儲運池也就一兩分鐘的路程,特別方便。”説起儲運池,小南屯養殖戶王海龍感慨萬分,“我家養了1萬多只雞,每天都能清理出8小車糞污,過去沒有地方處理,只能倒到村西頭的荒地,對此鄰居們也有很多怨言。”
“以前,家裏清理出來的畜禽糞污就堆放在家門口,有需要的人會不定期收走,如果處理不及時,再遇上下雨,糞污就會倒流進院子裏。”説起過去多年的困擾,裴家村楊家屯養殖戶薛秀霞萬分無奈。
當然,這些早已成為過去。如今,儲運池為像王海龍、薛秀霞一樣的養殖戶解決了難題,“糞污問題解決了,村子都變得乾淨整潔,夏天,在村裏聞到的只有植物的清香了。”
在收儲運體系中,綠園區還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設立專人專崗,每天負責將28個儲運池的糞污運往專門的處理中心,進行廢棄資源再利用的生産。
就這樣,在兩年的探索實踐中,養殖廢棄物資源經過收集、儲存、運送、再利用各環節後,變廢為寶,重新回歸土地。
資源利用變廢為寶
昔日廢棄物變身有機肥
位於綠園區的省新農科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每天車來車往,要接收來自多地的養殖廢棄物,他們的任務是將養殖廢棄物變成有機肥。
在5000平方米的發醇車間,翻攪機不停歇地運轉著,這是廢棄物變廢為寶的第一個環節。“我們會在畜禽糞污中加入不同的菌劑,改變發醇過程,形成適合不同農作物的有機肥。”公司總經理張小慶介紹,公司于2018年5月建立了長春市畜禽糞污集中處理中心,與市農科院等單位合作,研發了固體有機肥,液體有機肥等新産品,“有機肥與化肥一起使用,不僅能提升農作物收成,還能滋養土壤,有機肥研發、生産前景可觀。”
作為養殖廢棄物的出口環節,吉林省新農科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研發中大力投入,力求用科技力量助力農民增産增收。“在畜禽糞污中多加鋅元素就可生産出適合玉米的有機肥,多加硅元素可生産出適合水稻的有機肥,我們還攻克了有機肥與化肥摻雜,有機肥易融化的難題……”説起技術攻關,張小慶滔滔不絕,在他看來,畜禽糞污集中處理中心將是他大展宏圖的陣地,也是養殖廢棄物資源再利用形成的關鍵環節。
完善監管確保長效
建立健全規章制度體系
綠園區在實踐中逐步探索加強糞污公共暫存設施運維管理的有效辦法,不斷完善制度措施,確保規模以下畜禽糞污收儲運體系有效運行。
提高養殖戶的清潔生産和環境保護意識。通過走訪座談,向養殖戶印發《致綠園區廣大養殖戶的一封信》,解讀環境保護法和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通過多種宣傳形式,逐步改變養殖戶隨意丟棄糞污的行為。
進一步明確區鎮兩級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責任。與養殖戶簽訂《畜禽糞污管理承諾書》,鼓勵村民將畜禽糞污自願送到村集中儲運池。制定了《糞污儲運池的管理制度》,與鎮街簽訂《綠園區畜禽糞污環保包保責任書》和《綠園區畜禽養殖糞污儲運池建設管理協議書》,細化了畜禽糞污儲運池管理責任,確保做到對畜禽糞污暫存設施進行有效管理。
積極推動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委託區域糞污集中處理中心對畜禽糞污進行統一轉運和集中處理,實現資源化利用。通過政府常務會議,將畜禽糞污處理費用及管理費用納入政府財政預算。政府和企業的權利義務通過委託協議予以明確,確保畜禽糞污得到及時清運處理。並要求糞污處理機構建立生産運營臺賬管理制度,産銷情況必須做到賬務清晰、有據可查,保證糞污資源實現有效利用。
建立三級考核程式,將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納入全區績效考核,建立起了區農業農村局負總責,相關鎮街分配任務,村級有具體指標的三級考核程式。在鎮街考核中,設置考核項目,由區農業農村局進行具體考核,對未完成工作任務的村,不得參與“乾淨人家”和“美麗鄉村建設”的評選。確保責任落實到位,工作成效到位。
經過兩年的努力,綠園區在實踐中摸索出畜禽糞污收儲運管理體系的有效辦法,初步形成了全鏈條全覆蓋的長效管理機制,促進了畜牧業與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協調可持續發展。下一步,綠園區將在完善畜禽糞污收儲運體系建設、構建種養結合循環發展良好格局上下功夫,加快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步伐,為加快推進畜牧業現代化、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撰稿 朱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