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畫好民族團結同心圓——琿春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記事
美麗的朝鮮族姑娘用舞蹈表現團結向上、不屈不撓的優良品質以及對家鄉的熱愛。 王法權 攝
琿春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多元的民族文化孕育了一方神聖“凈土”,每晚在友誼宮上演的“五彩琿春·三國印象”文藝匯演,既展現了琿春特有的民族文化魅力,又展示了各民族兄弟姐妹親如一家、團結和睦的生動畫面。 王法權 攝
吉林日報9月23日訊(樸春梅 記者 張琰):九月的琿春,水碧天藍,豐收在望。各民族的老人們圍坐在一起,包餃子、腌辣白菜、做大米餅,擺“百家宴”,情意濃濃,一派團結、幸福、和諧的生動畫卷展現在人們面前。
琿春市地處中朝俄三國交界,是一座多民族聚居的邊境口岸城市,琿春市30萬人口中,朝鮮族、滿族等少數民族佔45.9%。近年來,琿春各族人民群眾像相親相愛的一家人,休戚與共、奮力拼搏,共同建設美好家園。2019年,琿春市以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為目標,不斷提升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互幫互助 民族團結一家親
2016年12月,國家民委命名琿春市為第四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標誌著琿春市民族團結工作又邁上一個新臺階。
琿春作為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各民族兄弟姐妹在這座城市安居樂業,共同建設美麗家園,一個個溫暖人心的故事在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髮生著。
“你怎麼又來了?不是告訴你在家好好過除夕嗎?”今年除夕,新安街團結社區書記金英花沒有休息,她像往常一樣,去那些空巢獨居的老人家送餃子、送水果、貼對聯。在團結社區,只要提起金英花,轄區內稍年長的居民都叫她“金主任”或者“英花”。那些她幫助過的居民,對她是讚不絕口,都説她是困難群眾的貼心人、好朋友。“我們轄區有很多朝鮮族老人,他們大都看不懂也聽不懂漢語。”為了方便這些老年群體,金英花每次開會都用朝漢“雙語”,她還用朝文中文寫各項通知和宣傳資料。金英花在社區開辦了朝鮮語培訓班,要求工作人員學習朝語,方便開展社區工作。
在琿春,“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飯”已成為各族群眾的生活常態,每天都在上演著各族人民和諧共榮一家親的場景。
發展經濟 興邊富民奔小康
民族團結是發展進步的基石,發展經濟是琿春各民族的共識和心願。
金秋時節的琿春市板石鎮孟嶺村,漫山遍野的蘋果樹上,果實纍纍,散發出沁人心脾的芳香。村民們將摘下的蘋果,按大小、品相分類裝箱,銷往全國各地,以及日、韓等國家。“我們的蘋果除了周邊遊客來現場採摘外,多數都在蘋果生長過程中就被預訂一空,早早都有了買家,如今的村民再也不用擔心銷路問題了。”孟嶺村村委會主任李峰傑表示。如今,孟嶺村已成為延邊州遠近聞名的朝鮮族“蘋果村”“富裕村”。
在琿春,還有很多像孟嶺村一樣的村落,它們憑藉自身資源、地理等優勢,利用“興邊富民行動”資金髮展特色産業,建成了地栽木耳、花卉、綠色米、無公害葡萄、富硒蘋果、延邊黃牛等多個種植、養殖特色産業項目基地。通過發揮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為農民拓寬就業渠道,開闢增收門路,創造發展空間,真正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繁榮邊境農村經濟、帶動農村發展的重要載體。
文化融合 注重傳承與發展
文化是民族生存發展、團結進步的重要力量。著力發展少數民族文化,構建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成為琿春市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必修課”。
每到傍晚,琿春世紀廣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在悠揚的舞曲中,各族群眾身著盛裝,手拉著手,圍成一個個圓圈,跳起了歡快的舞蹈,唱起了民族歌曲,吸引了不少過往市民和遊客主動參與,展現了各族群眾“民族團結一家親”的生動一幕。
近年來,琿春市積極發掘和學習不同領域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團結進步典型,注重發揮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在民族團結進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組織成立了朝鮮族成人和兒童藝術團,民族舞蹈家、民族音樂家、滿族剪紙藝人、密江鄉洞簫等協會。其中,楊泡滿族剪紙、密江洞簫進入省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行列。在大力發展特色民俗旅遊村寨建設上,防川村、密江村、孟嶺村先後入選“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