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黑土

長春 江城 四平 遼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邊 長白山保護開發區

熱線:0431-81126178
郵箱:jilin@cri.cn

長春經開區會展社區: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2019-10-23 13:22:44  |  來源:吉林日報  |  編輯:田東艷   |  責編:劉徵宇

  原題: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長春經開區會展社區提升治理水準紀實

長春經開區會展社區: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會展社區“一站式”服務窗口,居民辦事第一時間辦理或答覆,關口前移,快捷為群眾辦實事。

  吉林日報10月23日訊(墨語 記者 王秋月):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群眾對社區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訴求越來越多。

  長春經開區從社區治理思路上做了諸多創新與改變,人員力量沉下去,服務更細緻,真正走實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經開區打造“一社區一特色”,為了解社區治理的具體思路,近日,記者走進經開區會展街道會展社區,看他們是如何有效提升基層治理服務水準。

  打造模式差異化

  會展社區位於經開區會展中心附近,緊鄰中東商圈,轄區面積1.12平方公里,共8個物業小區,115棟居民樓,建築戶數10295戶,常住人口達25000多人,社區的主要特點是人口居住密集,流動人口量大,居住人口結構複雜,居民素質差異較大,還有一些外來務工人員暫住,給平時管理帶來很大的困難,為了摸清人員情況,社區內的網格長入戶調查,熟悉各小區每棟樓的情況。

  由於轄區內小區較多,而各小區情況不一樣,有居民回遷小區、有商品房小區,還有部隊家屬樓,這些都需要做好統一的部署和規劃。不僅如此,小區還存在歷史遺留問題小區,如存在居民樓的産權問題,致使水、電、氣的問題突出。

  面對種種困難,據會展街道會展社區書記閆國慶介紹,在社區治理的思路上,會展社區提出了“模式差異化、治理精細化、服務精準化”的工作思路,經過幾年的工作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很多人會問,到底“模式差異化”該咋入手?對此,會展社區根據“一社區一特色”的要求,結合社區的特點,提出了通過打造平安社區模式,促進社區治理與服務均衡發展,達到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標。在平安社區建設上,充分發揮協調作用,構建了“三位一體”的工作模式,即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服務居民群眾為主要內容,社區、居民、物業公司共同參與,社區網格長、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一起開展工作。

  依託轄區內的博文物業公司,設立“三位一體”工作場所,聽取居民反映的問題和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定期召開三方會議,統一思想認識,把為居民排憂解困、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形成共識,形成合力,及時化解矛盾,維護社區穩定。指導業主委員會開展工作,做好業主的思想工作,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和居民公約,積極參加社區組織的各項活動,以活動促和睦、保平安。

  “三位一體”的社區工作模式,有利於理順關係,形成合力,實現優勢互補;有利於化解矛盾,維護社區穩定;有利於調動廣大居民群眾參與社區管理,共建平安社區,是加強社區建設的有效途徑。

  社區治理精細化

  如何管理好社區這個大家庭,需要細緻到個人,甚至更微小的層面。在治理精細化的理念提出後,會展社區以網格長為中心,以街道社會精細化信息管理平臺為載體,小區業主、物業為依託,聯合街道安監、執法大隊等職能部門下沉的工作人員,通過網格巡查,將信息上傳到社會精細化信息管理平臺,建立了“發現、處置、上報、反饋”的社區治理體系。同時,會展社區還推行了當好“五個人”、做好“五個零”工作模式,推進社區治理。

  當好“明白人”,社區民意“零盲點”。首先是暢通民意,社區以網絡、手機等現代科技産品為依託,建立會展社區居民QQ群等信息反饋平臺。其次,下訪民情。充分發揮社區黨支部的作用,在轄區樓院建立黨小組,設立信息收集信箱做到社情民意隨時知。最後,聯接民心。組建以社區黨員、社區幹部、物業管理員為成員的信息員隊伍,要求及時掌握社情民意,並定期或不定期召開民情懇談會。

  當好“主持人”,矛盾糾紛“零激化”。社區專門設有調解工作室,建立調解中心日常工作制度,響亮提出“有理慢慢説,有話好好説”。堅持把工作放在一線,倡導“知民情走進干家萬戶,解憂難費盡幹辛萬苦,調糾紛不怕幹言萬語”的“三幹”精神,做到解決問題到前沿,順情緒、解心結、撫民心。

  當好“貼心人”,社區服務“零距離”。會展社區設立綜合服務大廳,完善了服務群眾的多種功能。通過社區“一站式”服務窗口,為居民群眾提供管理、文化等服務,延伸覆蓋到群眾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凡是群眾需要辦理的事,社區第一時間辦理或答覆,關口前移,快捷為群眾辦實事。

  當好“情義人”,關愛幫扶“零缺失”。搭建平臺真幫扶。將社區志願者、社區黨員以及面向困難群眾、零就業家庭共同組建的專業化幫扶隊伍,真正深入到困難群眾當中,摸清困難人員的困難原因,並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幫扶和救助。做好機制常幫扶。社區從機制入手,建立各種檔案,把幫扶變成常態化。

  當好“牽頭人”,共駐共建“零障礙”。上下齊抓共管。實行各級“領導包片區,部門挂社區,幹部進樓院”工作方式,廣泛開展“幹部進社區”活動,做到領導力量到、工作落實到、責任掛鉤到,構建了上下齊抓共管工作機制。橫向整合聯動。社區大力整合轄區內各單位資源、各部門力量,完善共駐共建機構,真正實現“單位向轄區、人員向社區、資源向共享轉變”的聯動。群眾共同參與,充分調動轄區居民群眾的積極性,讓居民群眾在社區事務中當主人,主動參與、共同建設。

  做好服務精準化

  很多人一提到服務,就想到的是態度好、為居民著想,那麼,如何形成一種體系,將服務落到實處,就要靠一套標準化流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服務精準化。這是社區治理與服務要務實管用,要與居民、企業的需求精準對接,在這方面,會展社區合理運用黨組織服務經費,本著公開透明的原則,在徵求居民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用於服務本轄區居民群眾。根據居民的建議,社區把黨組織服務經費側重於居民文體活動方面,開展社區文藝表演、體育競賽、傳統節慶等群眾性文體活動,購置娛樂設備、繪畫用品,並成立會展社區“紅驛舫”藝術團,下設歌唱團隊、武術團隊、廣場舞團隊、民族舞團隊、聲樂團隊、兵乓球團隊,讓轄區居民玩起來、樂起來,共促社區平安和諧。

  能夠按照居民要求,推進遺留地房拆遷,保證社區平安穩定。原宏明村遺留5處地房未拆遷,在城市管理、市容市貌、環境衛生等方面存在諸多安全隱患,居民意見很大,與此同時,遺留的拆遷戶也有拆遷意願,社區抓住時機與拆遷戶商談,在保證了國家和居民利益的基礎上,成功拆除一處,今年力爭全部拆除,徹底解決這個老大難問題,全面提升小區人居環境品質。

  社區堅持以人為本、以服務為先導,“不求所屬,但求所用”,通過“紅驛舫”黨群服務站,開展微論壇、微黨課,傳播先進文化,弘揚傳統文化,將“樂民”和“育民”緊密結合,豐富居民的精神生活,形成和諧的人際關係,共享共建平安社區的良好氛圍。一直以來,會展社區以打造平安社區為目標,順利完成各方面工作任務。

  社區治理已經成為社會治理在基層的著力點,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經開區針對社區治理方面堅持重心下移,激發內生動力,以此來提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