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鄉村新貌:“身邊變化看得見”——東遼縣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亮點採擷
東遼縣針對污水處理不斷加大力度,加快推進7個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實現農村污水達標排放。圖為東遼縣污水處理廠。 劉鷹 攝
白泉鎮集賢村“美麗家園”五星庭院。 劉鷹 攝
村幹部入戶指導村民開展“美麗家園”建設。 劉鷹 攝
日常保潔,村屯衛生無死角。 劉鷹 攝
今年以來,東遼縣通過“百萬畝水源涵養林”工程建設,進一步提高森林覆蓋率,,改善鄉村生態環境改善鄉村生態環境。 記者 隋二龍 攝
吉林日報10月23日訊(記者 隋二龍 龐智源): 青山褪下綠裳,莊稼都已金黃。
國慶節剛過,東遼大地一派收割的繁忙景象。
走進安石鎮朝陽村,整潔的村道上不見柴草、垃圾,康潔公司的保潔員們正在將路上的泥土、砂石清掃乾淨。用村民王福利自己的話説:“過去只能在墻上看到的美景,現在家門口就能看見,能在這生活可真是享福嘍!”
院墻統一修建後,各村鎮的面貌更加整齊了,院墻裏面,家家戶戶也都收拾得整整齊齊,雖是農忙時節,但也看不到隨處亂搭的玉米樓和昔日家門口就有的柴草垛。
沿河奔走,河道插柳的成果十分顯著,成活的柳樹將根部深深扎進泥土,並排“守衛”著整條河道。
看點一:觀念轉變人心齊,三樹村裏瞧變化
“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沒人,都在地裏忙活呢!”在泉太鎮三樹村,村書記張鳳祥穿著勞動服正站在村口。
這幾天,他一有空就在村裏看著,以防有人在家門口搭建玉米樓或是柴草垛。
“這不,她家前兩天就在門外搭了個玉米樓,現在都給拆了。”
走在整潔的村道上,沿著小梨樹河居住的3組村民董淑范正在拾掇院子。
聽著書記説自家搭建玉米樓的事兒,董淑范的臉上挂不住了,她説:“是,我們都已經拆了,確實不應該在外面搭,不然這麼整齊的院墻都白修了……”思想上的轉變,讓村民們更能理解新村容村貌的來之不易。
“村裏的變化,我們都看在眼裏,就説以前吧。門外有磚垛、爛柴火、玉米樓,河邊上還堆著秸稈、拴著馬,確實亂糟糟的。後來,村裏下通知要把柴草垛統一,這不,又給修了院墻,變化太大了,我們都老知足了!”聽董淑范説著村容改變的對比,臉上露出了笑容。
“毫不誇張地説,我們村可是全鎮乃至全縣第一個整村推進、柴草垛集中堆放的村子,很多人來問我們花了多少錢,其實沒花啥錢,都是村民自己搬的,差不多40天,全村都搬完了,瞧瞧這速度!”張鳳祥頗為自豪。
提起統一柴草垛時的工作壓力,最讓張鳳祥犯愁的是家住1組的養殖大戶沈曉波,因為家裏養牛,飼料、草料堆得到處都是,工作人員反復上門做工作都不行,“搬走了草料我家養牛咋辦?離得太遠,多麻煩啊……”
這讓張鳳祥陷入思考,經過反復規劃、協調、動員,沈曉波終於同意把柴草垛搬走,如今,他也説:“現在不僅乾淨了,還沒風險,不然還得天天提心吊膽的怕著火……”
一戶搬,戶戶搬,大家的心更齊了。今年7月,三樹村對流經村子的小梨樹河進行了河道清淤、築壩、插柳,收回的小片荒被打造成了8個微景觀。
村裏變樣了,村民們守著這樣的環境住,覺得更舒坦了。
看點二:美麗庭院展風姿,集賢村裏看對比
走進白泉鎮集賢朝鮮族村,看著路邊的展示欄裏村民們自家庭院整理前後的對比圖片,頗讓人驚嘆。
4組孫明元家,門口懸挂的“美麗家園”5星光榮牌格外醒目。
推開印有福字的大鐵門,紅磚鋪成的小院看不見一點雜物,菜園被籬笆圍得整整齊齊,一些木板和農用工具也被碼放在固定區域,窗根下,孫老漢正收起曬好的茄子幹,留著冬天做菜吃……
好奇的村民繞著小院走了兩圈,還真沒找到一處垃圾,孫明元説:“咋樣,我們這院可以吧!”
為了能夠配得上這5星庭院,老兩口可沒少下功夫,早上起來收拾院子成為了每日必做的“功課”,用他們的話説:“自己家收拾不好,那多磕磣啊!現在你看看,院子乾淨了我們瞅著也高興,尤其是村裏,家家戶戶都這麼乾淨,外面就有垃圾桶,大傢夥兒這垃圾都不亂扔了,每天清掃一遍,得給它保持好嘍!”
隔壁的徐淑雲家院子偏大,陽光照進整個院落,舒適而恬靜。
“這兩年,村裏變化太大了,咱們的觀念也得跟著改變不是,院子臟了掃一掃,門口有垃圾就掃乾淨,這樣看著才敞亮嘛!”徐淑雲樂呵呵地説。
經過改造,集賢村現已打造“美麗家園”星級示範戶165戶,其中五星級示範戶12戶。創建美麗家園後,院墻兼顧美觀,倉房偏廈修整一新,院內甬路硬化平整,物品擺放井井有條,環境衛生整潔乾淨,村民生活環境大幅改善,就連生活觀念也明顯改觀。
看點三:治污力度再加大,鄉村“顏值”再提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東遼縣針對污水處理不斷加大力度,加快推進7個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實現農村污水達標排放。
在白泉鎮德忠村,始建於2010年的東遼縣污水處理廠正在運行,經過提標改造後,日處理污水能力為2萬噸,經過處理後的水質為1級A類。
在處理廠旁邊,即將建成的中水回用工程也馬上就能出水了,到時候可滿足全縣綠化灌溉、消防用水和道路清潔用水的需求。
不僅如此,東遼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廠自今年5月1日開工以來,加緊建設,目前已經進入設備調試階段,年底將投入使用。
污水處理力度不斷加大,城鄉環衛一體的新模式也在不斷刷新東遼縣的“顏值”。
2017年,東遼縣在全省率先開啟政府購買服務的城鄉環衛一體新模式,實現生活垃圾日産日清,鄉(鎮)小街、縣級公路下雪即清,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這變化可大了,你看這街路,以前隨處可見的塑膠袋不見了,到處的牛糞、雞糞不見了,果皮泔水不見了……如今,大家都自覺把垃圾扔進垃圾桶。這麼好的環境,誰還舍得破壞呢?!”家住遼河源鎮安城村4組的賀發令老人説。
在安石鎮朝陽村,5組保潔員楊旭東已經在吉林康潔公司工作2年多了,每逢秋收時節,都是他最忙碌的時候。“從8時至17時,我們看見草就掃,只有及時清掃才能保證村裏的環境好,現在來旅遊的人多,大夥兒看到這裡這麼乾淨,也都不亂扔垃圾了。”到了中午飯點,楊旭東收拾起清掃工具向家中走去。
目前,全縣13個鄉鎮實現城鄉環衛一體化託管全覆蓋,按照企業運行模式,實現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市場化、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工作目標。
配備保潔員、每10戶配備一個垃圾桶,垃圾收運過程全封閉、日産日清不落地。立體化保潔模式讓各個村屯從路面到墻面,從線桿到沿墻橫街上方,做到路面清掃見本色,道路兩側清理無垃圾雜草,土坡土堆就勢造型進行美觀整理,墻體線桿無小廣告,沿墻橫街無亂飄亂挂,實現全方位、立體化保潔。
市場化運行後,東遼縣農村環境衛生總體提升、常態保持。據了解,全縣每日送往天楹焚燒發電廠的生活垃圾近170噸,有效解決了農村生活垃圾污染問題。
民風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環境也在日常維護中有效提升。
東遼縣將人居環境整治攻堅工作做到了實處,村美、人和、業興的嶄新畫卷在東遼大地上徐徐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