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美麗鄉村“蝶變”時——東遼縣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紀實
作為首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東遼縣安石鎮朝陽村不斷創新發展腳步,在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打造民族特色鄉村遊,新建的農民休閒公園成為遠近聞名的一道獨特風景。 記者 隋二龍 攝
甲山鄉三陽村美麗景色。 劉鷹 攝
吉林日報10月23日訊(記者 隋二龍 龐智源):秋日的東遼大地,一片金黃。
穿行于東遼縣各村屯,一條條整潔的道路村村相連,一排排新植的涵養林生機勃勃,一戶戶乾淨美麗的庭院整潔如新……
拆違和綠化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垃圾治理邁上新臺階,河道清理與河流綠化保護工作效果明顯,村容村貌變好了,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增強了。
以點帶面 目標明確動力足
生態宜居,大美東遼。
年初以來,東遼縣以生態宜居為目標,以城鄉拆違、治亂為突破口,以點帶面,堅持把農村環境整治作為鄉村振興的第一場硬仗,立足實際,因勢利導,精準施策,有力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持續向好發展。
人居環境治理工作取得實效,與東遼縣的高位推動密不可分,全縣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作為當前重要任務,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快部署。成立整治工作領導小組,高層推動,縣級領導分片包保,直擊治理的“痛點”“難點”。目前,已召開各種協調推進會議8次,集中拉練2次,下鄉督察16次。各鄉鎮、相關縣直部門成立整治工作小組,不僅深入到村組一線指揮,還協調相關部門聯動推進,針對區域環境整治重點攻堅。各行政村成立整治小分隊,村部為前沿哨所,每個村民小組為主戰場,一線攻堅、一線作戰,做到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全程跟進,一包到底,責任到人。
通過科學規劃、統一設計,統籌考慮村莊發展定位等因素,東遼縣堅持問題導向,突出實用性和操作性,推進村莊規劃編制實施,做到“不規劃不建設,不規劃不投入”。積極推動鄉村建設專項規劃,不搞“高大上”,制定“一圖、一表、一説明”,科學劃定縣域村莊分類,逐步實現集聚提升類、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村莊規劃全覆蓋。
多方聯動 水準升級標準高
今年以來,東遼縣為促進高品質發展,實施百村引領、千村跟進、萬村整治項目,全面推動城鄉環衛一體化水準再提升,實現農村垃圾治理“三化處理”目標。
重點推進農村垃圾分類,逐步推開遼河源鎮、金州鄉、安石鎮、白泉鎮試點經驗,年底實現行政村全覆蓋。
加快推進7個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實現農村污水達標排放。
持續開展農村污水治理,充分發揮各級河長作用,實現河道監管常態化,加強河道清淤力度,已完成河道清淤12.9萬立方米。
全面開展拆違攻堅行動,文官道口拆違300平方米,栽植雲杉16株,景觀矮樹20株,海棠55株,修建花壇、植樹臺約1400平方米。投資2180萬元,對連昌立交橋高速公路立交橋下整體打造,建設開發區大門東側沿河景觀公園,改造連昌至德忠段8.6公里整體立面。植樹3700株,平整土地110畝,建設圍墻2公里,綠化45340平方米。
落實到位 多管齊下效果好
在抓建設方面,東遼縣在促進高標準提升方面下足了功夫。以“路暢、河清、景美、院凈”為工作目標,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大力開展農村廁所改造,合理選擇改廁模式,宜水則水、宜旱則旱,完成水源地保護區、東遼河流域建制鎮、重點鎮3610戶農村廁所改造任務,村衛生室廁所100個。
鞏固“四好農村路”成果,大力推進農村公路建設,自然屯通硬化路率達92%,改造危橋7座,維修“暢返不暢”公路80公里,全面實行“路長制”。
大力推進涵養林建設工程,完成種植3799公頃。啟動實施美化綠化工程,完成綠化村莊26個,實行農村公路全線美化綠化。分類推進地級整治工作,聚集重點工作任務,將235個村分為AAA、AA、A村,完成AAA村28個,AA村47個,A村160個。
同時,深化“美麗家園”創建活動,“以婦聯推動為主導,以典型示範為引領,以互助小組為帶動”,首批創建美麗家園星級示範戶7781戶。營造了“人人參與、家家行動、戶戶受益”的良好氛圍。
抓管理為的是高效能推進。東遼縣從大處著眼、細處著手,堅持以網絡化、精細化、智慧化、法治化為導向,進一步完善多元投入的“動力”運行機制。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用政府投入,撬動社會資本進入,保障重點項目實施與運行。
健全層層落實的“壓力”傳導機制。實行鄉鎮、村、組、戶四級網格化管理。優化嚴格有效的“權力”監管機制。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納入全縣重點目標責任制,實行嚴格的督導檢查,嚴格落實“日報制”,對各鄉鎮、相關部門涉及問題實行動態管理,由人居辦每天進行調度,並親臨現場督導涉事鄉鎮、部門加快工作進度,推動整治工作順利進行。
截至目前,全縣共投入資金2.37億元,拆除違法建築物25.35萬平方米;新建圍墻、木柵欄191973.9米;清理村組道路2528.22公里;種植垂柳、金葉榆、紫葉稠李、火炬等樹木420萬株,栽植花卉770萬株;種植水源涵養林3799公頃;河道插柳303.06公里,408.56萬株;清理垃圾9649.6噸、糞堆4698處、柴草垛36902個、邊溝水渠1654.77公里、農戶院落10682處、殘垣斷壁1357處;設立柴草集中堆放點1198處;實現垃圾分類治理71個村;新建景觀帶92處;張貼懸挂標語條幅3951條;發放倡議書、宣傳單24萬份65980戶,粉刷墻面4553個。達到了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組織領導一包到底、全員參與上下聯動、重點任務有序推進、特色工程亮點突顯、宣傳動員全面覆蓋的初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