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同心編織“幸福結”——琿春市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紀略
吉林日報10月27日訊(記者 王法權 相文婷):開放包容的琿春市,地處中朝俄三國交界,邊境線長385.5公里,總人口30余萬,是一座多民族聚居的城市,現有23個民族,其中朝鮮族、滿族等少數民族佔45.9%,屬於典型的對外開放前沿城市、邊疆縣市、少數民族縣市。在這裡,維護民族團結逐漸成為邊境各族群眾的自覺行動,各族兒女手牽手、心連心,共榮共興,共同編織團結、和諧的民族“幸福結”。
心手相牽 匯聚民族磅薄力量
近年來,琿春市各族幹部群眾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延邊時的重要指示和殷切囑託,把守護祖國邊疆、維護民族團結作為重大政治責任,矢志不渝創新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營造了經濟社會穩步發展、民族關係和諧融洽、邊疆穩固安寧的良好局面。2016年,琿春市被國家民委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
民族文化的瑰寶始終被精心呵護。琿春市楊泡滿族鄉素有“滿族剪紙”之鄉的美譽。琿春市楊泡滿族鄉小學校現有滿族學生24人,佔全校學生人數近60%。為此,該校結合地域民族特色,將滿族剪紙課設為校本課,大力發展學生的滿族剪紙能力。在該校的教學樓裏,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剪紙作品,有風景、人物、滿族民俗、文字、花卉等,每個班級的班名,也都用剪紙作品展現出來。20多年的滿族剪紙教學,不僅讓同學們學習了滿族剪紙,更將這一民族傳統文化代代傳承了下來。如今,該校全體教師都能夠做到人人會剪紙、人人會説滿語。
互通互融 各族兒女手足情深
琿春作為邊疆地區、革命老區,是一個多民族文化碰撞、交融、積澱的地方,特殊的文化底蘊造就了她大氣、包容、進取的城市秉性,同時也讓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別具特色的民族風情得以傳承。
琿春市新安街長安社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混居社區,有漢族、朝鮮族、滿族、回族、壯族居民,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數的56%,做好民族團結工作至關重要。
近幾年來,為加深各民族群眾之間的交流溝通,社區各個團體敞開懷抱,主動吸納其他民族的居民參與活動。現在,長安社區的京劇團體、管樂團體、象棋團體、乒乓球團體都成了多民族團體。不僅如此,逢年過節,社區老年協會都會將空巢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慶祝,漢族老人教朝鮮族老人包餃子、包包子、包粽子,朝鮮族老人教漢族老人腌辣白菜、做大米餅等。“一起製作美食,一起品嘗,像家人一樣其樂融融,感覺特別幸福。”長安社區老年協會會長金仁子説。2017年,長安社區被國家民委、教育部、國家語委確定為全國雙語和諧社區示範點。
愛黨愛國 凝聚強大民族力量
立足新時代,琿春市始終堅持把民族團結進步與愛黨愛國教育相結合、與維護邊疆和諧穩定相結合,繼承紅色基因,突出政治引領,開展聲勢浩大的“祖國在我心中”“同心築堡壘”“邊陲黨旗紅”“民族團結·富民固邊”等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唱響愛黨愛國主旋律,參與群眾超5萬人次,豐富了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時代內涵。
政協委員孔憲國是琿春市清真寺管理委員會主任、延邊州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吉林省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在他眼裏,沒有什麼比堅決擁護黨的領導,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民族宗教方針政策更重要。多年來,他始終堅持這一原則,帶領廣大回族群眾積極投身於琿春的開放發展。他立足自身,充分發揮政協委員的橋梁和紐帶作用,與政府保持聯繫,彙報工作情況,反映群眾動態,當政府的宣傳員、回族群眾的貼心人。
和諧發展 夯實民族物質基礎
近年來,琿春市著眼決勝全面小康和打贏脫貧攻堅戰,搶抓東北振興、沿邊開放等重大機遇,發揮民族區域自治、西部開發、興邊富民行動等政策優勢,全線發力推動開放發展。
琿春哈達門鄉涌泉村村委會主任崔龍哲是個地地道道的朝鮮族。自擔任涌泉村村委會主任以來,崔龍哲帶領村民增收致富,想方設法解決熱點難點問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改善村民居住環境,發展村集體經濟,進一步提高村民生活水準。2016年,涌泉村新建了凈水池、堆肥場,完成了室內衛生間改造23戶。扶貧工作中,他從幫扶單位爭取5萬元扶貧資金,為5戶困難村民買了黃牛、仔豬、飼料、大棚建築材料等。申請了“興邊富民”黃牛養殖項目資金40萬元,為村民購買併發放了黃牛;2017年爭取扶貧項目資金80萬元,其中,48萬元為涌泉村新建牛舍,32萬元用於購買黃牛30頭。涌泉村在他的帶領下,各項工作都走在了全鄉的前列。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琿春市將繼續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守護靈魂一樣守護民族文化,促進邊疆各族群眾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9月27日,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琿春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