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長春市攻堅“國土三調” 打好效率和品質“雙贏戰”
長春市“三調”工作人員現場研究解決調查難點問題。
長春市“三調”工作人員利用“互聯網+”舉證系統進行拍照舉證,確保調查真實準確。
長春市“三調”工作人員參照遙感影像,實地調查核實圖斑邊界。
長春市“三調”工作人員乘坐小艇前往作業點開展調查。
“國土是生産之要、生存之本、生態之源、自然之基。”當前,長春正處於加快建設現代化都市圈,全力推進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重要歷史關口,無論是編制“十四五”規劃、加強宏觀調控、推進科學決策,還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撐新産業新業態發展,都依賴摸清自然資源基礎家底作前提,都依賴真實、準確、可靠的自然資源基礎數據作支撐。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以下簡稱“三調”)開展以來,長春市500余名“三調”工作人員不畏風雪、不懼嚴寒,不畏暴雨,不懼烈日,從凜冽的寒冬到炎炎盛夏,奮戰在調查舉證一線,攻堅克難、齊心協力,“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的“三調”工作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截至目前,全市10個縣級初始調查成果均按時上報,並一次性順利通過國家級內業核查,全市縣級初始調查成果國家級核查平均差錯率0.42%。其中,城區(開發區)平均差錯率0.76%,外縣平均差錯率0.08%。九台區差錯率僅為0.04%,遠優於國家1%的要求,位居全省第一,榆樹市在全省三個先行示範縣中進度和品質均列第一。
織牢基礎“保障網”
護航“三調”穩步推進
長春市嚴格落實國家和省的新部署、新要求,織密織牢組織、經費、人員三張“保障網”,確保了全市“三調”工作開局良好,有序推進。
2018年3月28日,長春市機構編制委員會印發《關於成立長春市第三次土地調查領導小組的通知》(長編〔2018〕14號),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的長春市第三次土地調查領導小組。2019年,結合機構改革、人員變動情況和工作需要,及時調整相關成員單位及人員,印發《關於調整長春市第三次國土調查領導小組的通知》(長土調查辦發〔2019〕49號),調整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的長春市第三次國土調查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包括發改、民政、財政、生態環境、建委、水務、農業農村、統計、林園等部門。全市各縣(市)、區、開發區也相繼成立領導小組。建立了“全市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縣區具體實施、各方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
為準確把握國家從“土地調查”調整到“國土調查”後,調查思路、調查內容和調查重點的變化,長春市按照國家新的《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實施方案》,重新編制了《長春市第三次國土調查實施方案》。縣級實施方案也均按照國家新的《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實施方案》進行編寫。同時,縣級“三調辦”強化對作業隊伍的監管,嚴格把關技術設計書評審論證工作,對不符合“三調”標準和要求的,責令限期整改,確保技術設計書依據充分、任務明確、內容全面、路線正確。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為保障“三調”工作順利開展,長春市提早謀劃、多方籌措,先後印發《長春市財政局關於撥付長春市第三次土地調查經費的通知》等文件,備足“糧草”,落實“三調”工作經費。其中,5個城區調查經費全部由市財政統一安排保障。2019年3月6日,全市各縣級“三調辦”均完成招標工作,落實24支作業隊伍。為了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提升能力、打造一支優秀的調查隊伍,市、縣兩級均開展了培訓工作。其中,市“三調辦”先後舉辦了兩期“三調”培訓班,共計371人參加了培訓。
下好試點“先手棋”
對標一流先行先試
試點是探索改革路徑、化解改革風險、降低改革成本、提高改革效率的重要手段,對全局性工作具有示範、突破、帶動作用,“三調”工作也不例外。近年來,長春市緊抓試點機遇,先行先試、精準發力,為“三調”工作全面推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7年4月,根據原國土資源部《關於開展土地調查新技術試點的函》,長春市雙陽區被列為全國23個土地調查新技術試點縣(市、區)之一。按照要求,雙陽區試點工作的重點是耕地調查和城鄉一體化銜接。在耕地調查方面,雙陽試點完成了耕地變化調查和耕地細化調查,城鄉一體化銜接方面,雙陽試點利用城鎮地籍成果,完成了城市、建制鎮、村莊內部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試點期間,雙陽區還充分運用了“互聯網+”和無人機等先進技術手段,利用國家下發的遙感圖斑,通過手機、智慧移動終端等設備定位到圖斑的實際位置,在圖斑的實地位置拍攝照片通過系統上傳到平臺,在線核實、審核確認。這種工作流程,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確保了調查結果的真實準確,不能弄虛作假。工作中通過採用無人機航拍技術,獲取高解析度正射影像圖,輔助判定地類,保證成果精度、提高工作效率。經過半年多的探索和實踐,形成了“科技引領+政策保障”的“雙陽經驗”。2017年10月,雙陽區試點先後通過省級、國家級驗收。
2018年,榆樹市被列為“三調”工作全國100個先行示範縣之一,也是吉林省中部平原地區唯一示範縣。榆樹市深入貫徹落實“三調”先行示範的總體部署,充分利用前沿技術,提前謀劃、先行開展、積極推進,深入探索研究,解決調查工作重點難點問題,為全省開展“三調”工作提供可行性經驗。堅持“三統一、三結合”,即堅持調查成果繼承與更新相統一,把查清現狀和更新數據結合起來;堅持現狀調查與權屬調查相統一,把地類調查和權屬調查結合起來,依法依規界定地類,從而確保各地類圖斑調查的成果不重疊、不遺漏;堅持傳統調查手段與現代技術相統一,把內業解譯和實地調查結合起來,進一步提高調查效率和成果品質。建立部門協作機制,將國土基礎調查與專項調查銜接融合,不僅查清了土地利用現狀的真實數據,依法依規確定了地類,還有效解決了大部分林業、水利圖斑地類重疊交叉問題,摸清了榆樹市山、水、林、田等自然資源家底,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多部門數據的統一,確保了“三調”成果的真實性與準確性。2019年1月,長春市“三調辦”根據榆樹市試點經驗,梳理完善了調查技術流程,在全市範圍內推廣。
通過國家級新技術試點與先行示範縣“雙輪驅動”,長春市試點地區在技術路線、業務銜接等方面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不僅為全市“三調”工作提供了參考和借鑒,更為全省乃至全國“三調”工作提供了“長春經驗”。
嚴守質檢“高壓線”
確保數據真實可靠
“寧要數據的真實性,不要虛假的前後一致性”,這是國家對“三調”工作的最高要求。為確保調查成果真實、準確、可靠,長春市確立了“作業單位檢查——監理單位檢查——縣級自檢——市級檢查”的四級檢查制度體系,落實了190萬元市級檢查專項經費,通過招標確定了市級檢查作業隊伍,編制了市級檢查工作方案、技術設計書。“三調”數據質檢工作週密部署、科學組織、有序實施。
建立完善監理制度。全市共4個縣(市、區)落實了項目監理單位,推行項目監理制。監理單位負責對其所在的縣(市、區)所有項目標段開展技術指導和品質把關。在縣級調查成果報送市級檢查前,由監理單位對每個標段開展品質檢查,檢查合格後匯總成縣級調查成果,再次對縣級調查初始成果檢查合格後上報。
突出屬地主體責任。在實際工作中,縣級調查成果品質合格是保障全國“三調”真實、準確、可靠的基礎,也是保證全國“三調”工作進度的前提。為此,長春市確定了縣級調查成果品質終身負責制和100%自檢制,所有調查成果全部留檔,對於虛報、瞞報調查數據的予以嚴肅處理。為做好開發區與相應縣(市、區)的工作銜接,市“三調辦”印發了《關於做好第三次土地調查工作銜接的通知》,組織完成了工作界線確認工作,確保調查範圍不重不漏。開發區與相應縣(市、區)分別對其工作界線內的成果品質負責,縣級調查成果經涉及的縣(市、區)和開發區共同確認後方可上報。
強化總體品質控制。市級層面建立了“過程檢查+結果檢查”的檢查模式,其中:過程檢查著重實現市級檢查的提前介入,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實施開展階段的檢查指導;結果檢查著重做好全市成果品質把控,以“調查成果城區100%全面檢查、外縣隨機抽取4個鄉鎮檢查”的比例進行檢查。為了實現檢查、反饋、整改的高效銜接,確立了“隨時上報、立即檢查”“隨時完成、立即反饋”的原則,對於市級檢查不合格的縣級調查成果,立即反饋縣級“三調辦”整改。此外,長春市還統一建設了“三調”數據內外業核查系統,滿足了舉證成果檢查、數據庫成果檢查和“互聯網+”在線互聯核查工作需要,提高了市級檢查工作效率。
長春市市級檢查組共有41名成員,人員年輕化、富有戰鬥力。自“三調”工作開展以來,市級檢查人員認真學習、深刻理解、充分掌握國家“三調”政策、技術要求,緊跟國家政策、技術調整步伐,不斷調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檢查工作緊張有序、連續運轉。據統計,長春市市級檢查連續作戰258天,對縣級初始調查成果共檢查62次,平均每個縣級初始調查成果檢查6次以上,累計檢查圖斑1827多萬個,平均每人每天檢查圖斑1700余個。
經過市縣兩級精確分工、密切配合,長春市各縣級初始調查成果均一次性通過國家級內業核查。各地初始調查成果差錯率具體情況為:朝陽區0.7%,南關區0.53%,寬城區0.93%,二道區0.8%,綠園區0.87%,雙陽區0.12%,九台區0.04%,榆樹市0.05%,農安縣0.08%,德惠市0.12%,均低於國家要求的1%。
點亮進度“紅綠燈”
力爭效率品質雙贏
如果説調查數據的真實、準確是“三調”的生命,那麼調查工作的嚴密、高效,就是做好“三調”的靈魂。長春市堅持問題導向,構建督辦、督查、聯動三個工作體系,層層落責、及時調度、狠抓落實,確保了“三調”工作高效有序推進。
高位推動,強化督辦。長春市委、市政府堅持把“三調”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重大發展問題來抓。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作出批示指示,要求“認真做好,絕不做假”。8月26日,市“三調辦”向“三調”工作進度較慢的縣級政府發督辦函,對各地工作進度發佈預警,督促各地政府高度重視,按國家規定的時間節點形成符合要求的初始調查成果。同時,市“三調辦”統一部署,由各縣級“三調辦”向作業單位發督辦函,要求提交承諾書,增加人員力量投入、按照既定工作計劃全力推進本地區“三調”工作,確保按時提交品質達標的初始調查成果,層層傳導壓力,壓緊壓實責任。
駐棧包保,定期督查。2019年2月以來,市“三調辦”先後對各縣(市)、區“三調”工作進行專項督查,幫助解決各地遇到的實際問題,深入一線、現場指導30余次,共下發3期通報。4月29日,印發了《關於長春市第三次國土調查駐棧包保工作的通知》,明確每個縣(市、區)安排駐棧包保工作人員,深入實地,進行技術指導,督促工作進度。共派駐包保人員10人,歷時30余天,及時解決了各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有效推進了全市“三調”工作。在全市“三調”工作進入初始成果檢查整改攻堅階段後,8月9日,市“三調辦”召開長春市“三調”目標責任書籤訂會議,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目標,各縣(市)、區、開發區“三調辦”向市“三調辦”遞交了目標責任書。
上下聯動,集中整改。為提高整改工作效率,自2019年4月1日起,市“三調辦”將成果品質較好、基本達到上報要求,但仍需進一步修改完善的縣級調查單位集中到長春市國土測繪院進行整改,採取“背靠背”的工作模式,即“當天檢查、當天反饋、當天整改”,進而實現了市級檢查和縣級整改的高效銜接。經統計,全市各縣級單位共開展市級集中整改14次,平均每個縣級調查單位在市級檢查現場開展集中整改一次以上,每次整改時間10至20天。
“三調”工作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全市各級各部門上下聯動、通力合作,以高度責任心和強烈的使命感,多措並舉、抓緊推進,各縣級初始調查成果均通過了國家級內業核查,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下一步,我們將積極推進全市各地區按國家內業核查反饋結果開展整改完善工作。按照國家關於‘三調’工作的統一部署和要求,2019年年底前,全市將開展“三調”時點更新工作,依據2018年、2019年度土地變更成果,將初始調查成果更新到2019年12月31日標準時點。”長春市‘三調辦’負責人表示,“我們將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三調’工作部署,繼續做好後續工作,確保形成真實、準確、可靠的‘三調’成果,按時保質保量圓滿完成‘三調’工作任務,為實現自然資源管理信息化,實現‘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保障國民經濟和社會平穩發展提供重要基礎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