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裏人口不少,可勞動力就我和妻子兩個,根本忙不過來。現在50多畝承包地全都流轉給合作社,一年的流轉收入就是5萬多元,這回咱兩口子能放心出去打工了,年底再賺個五六萬不成問題。”遼中區大黑崗子鎮營城子村村民律國雙説。
4月2日,遼中區大黑崗子鎮營城子村的大部分村民都擠在村委會的小院裏,排隊等候與營城子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簽訂土地流轉合同。
“一畝水田一年1000元,旱田也給800元,比平時的土地出讓價格差不多高了1倍,上哪兒找這好事兒去。”村民尚海華捧著3萬多元的土地流轉費抑制不住激動。尚海華今年45歲,一直在遼中區內的一所私立高中打工,家裏的30多畝土地全靠妻子一個人侍弄,一年到頭,兩個人都累得夠嗆。現在好了,不但土地以高價流轉出去了,妻子還能到縣城找份工作,不但增加了收入,還解決了兩地分居的問題。
大黑崗子的這次土地流轉簽約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採取“農戶+合作社+公司”的模式,由鎮致富帶頭人李孝東出資註冊的瀋陽每利綠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牽頭運營。其中,大黑崗子鎮東于村、營城子村、大蘭村、錢縫村、張家窩棚等5個村的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流轉土地和農作物種植,每利綠色農業發展公司負責産品的後期包裝銷售,所得純利潤由合作社和公司對半分成。
據了解,土地流轉簽約當日,共流轉土地1.2萬畝。秋收後産出的作物,將通過公司企業進行註冊、包裝,實現生産、加工、銷售一條龍。
遼中區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局負責人表示,隨著農村人口外出務工、上學人數的增加,從事農業生産的青壯勞動力不足,農村大片承包地處於半閒置的低産出狀態,而農村産權制度改革,恰恰盤活了這些“沉睡”的資産。土地流轉不但有利於優化土地資源配置,解決耕地零散分割、規模過小問題,提高土地經營效益;還有利於實行農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和專業化生産,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實現城鄉統籌發展。(記者徐娜 杜爭華 通訊員鄭心 薛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