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落鎮成功引進後英集團鋼鐵有限公司廢鋼收購項目,每年可增加財力1900萬元;毛祁鎮引進駐日華僑投資1.5億元的潤豐織造科技有限公司建設項目,項目達産後每年可增加鎮財力450萬元;岔溝鎮成功引進投資1.5億元的華銳風電項目,不僅盤活了海城銀峰公司的閒置資産,還打破了該鎮一直以來沒有項目落地的局面,每年更是可增加鎮財力1200萬元……
火紅的8月,走進海城大地,一個個鮮活的實例生動詮釋的正是海城縣鄉財政體制改革所激發出的鄉村發展活力。年初以來,按照遼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海城市堅持分配科學、統籌兼顧、分灶吃飯、共贏發展的原則,強化對鎮區的財力支持,取消鎮財政“市管鎮用”的管理方式,建立分配科學、分灶吃飯、共贏發展的財政管理體制,通過採取強化改革頂層設計、調整基金管理、自主管理金庫等舉措,不斷深化縣鄉財政體制改革,調動鄉村抓經濟、上項目的積極性,激活鄉鎮財源。
來自海城市財政局的統計顯示,前7個月,海城全市鄉鎮稅收實現26.1億元,同比增長61.3%,鄉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14.7億元,同比增長44.3%。
海城不斷強化改革頂層設計,助力鎮級財政做強。海城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召開鄉鎮座談會聽取意見,明確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時間表、路線圖,並於今年1月份制定出臺了《海城市鎮區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今年4月,海城市按照省政府出臺的相關文件精神,圍繞主要任務,及時對年初出臺的體制方案做了相應調整和完善。首先,收入增量最大限度向鄉鎮傾斜,將3年內鄉鎮新增財力全部留給鄉鎮。其次,調整了“上解和補助政策 ”,按照核定的收入基數、財力來源和支出基數測算鄉鎮的上解或補助基數,並對鄉鎮實行定額上解或定額補助政策,基數確定後3年不變。再次,調整了“獎勵政策”,原市本級收入下劃鄉鎮後,以2017年上劃本級數為上劃基數(併入體制上解基數內),超基數部分全部作為鄉鎮獎勵資金,並兼顧鄉鎮之間發展的不均衡性,體制調整後,市本級每年將增加轉移支付資金3946萬元,用於保障困難鄉鎮的“三保”支出。
通過財權事權統一,調整基金管理是海城激活鄉鎮財源採取的又一舉措。全市按照財權事權相統一和屬地化管理的原則,由鄉鎮負責轄區內的徵拆、安置和所需資金的籌集等相關工作,市本級將土地出讓金扣除應提取的農發基金、教育基金和上解省財政部分(即工業項目按4%、商業商住項目按8%、政府類和公益類項目按4%上解)外,全部留給鄉鎮。同時,市本級財政徵收的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全額補助項目所在鄉鎮。截至7月末,鄉鎮土地出讓金收入增加財力 4037萬元、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增加財力1256萬元。
為切實調動鄉鎮發展實體經濟,加快促進産業轉型升級的步伐,海城還配套出臺了 “飛地”“總部經濟”政策、設立“獎勵基金”,調動鄉鎮幹部創業幹事的激情,鼓勵鄉鎮肯幹、實幹,多收、多得。其中,“飛地”政策,對招商引資落到“飛地”的項目投産後,稅收形成的財力實行與招商鄉鎮分享政策;“總部經濟”政策,對通過招商把企業總部遷入海城市域內的鄉鎮,實現稅收形成的財力全部補助相關鄉鎮;“招商獎勵”政策,對新上投資超億元工業或商業項目的鄉鎮,以土地摘牌為前提,實行分檔獎勵;設立“獎勵基金”,市本級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對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下達的各項指標的鄉鎮給予一次性獎勵。
在此基礎上,海城市還通過下放權限,自主管理金庫,不斷激活鄉鎮財源。海城市各鄉鎮1986年就在鞍山設立了自己獨立的金庫。2006年,為確保各鄉鎮稅收及時入庫和便於統計全市的收入進度及各鄉鎮上劃省、市級資金情況,市財政通過市人民銀行採用“一機多庫,分庫核算”的辦法代管鄉鎮金庫。今年5月份,為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激發鄉鎮發展經濟的內生動力和活力,海城市將鄉鎮金庫全部移交給各鄉鎮財政自行管理,使鄉鎮在財政資金使用和管理上更加方便快捷。(記者 劉家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