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遼寧頻道報道(田甜):12月6日,在中國銀保監會扶貧專場發佈會上,中國平安集團董事會秘書、新聞發言人盛瑞生介紹了中國平安探索打造出的4種産業扶貧模式。
據盛瑞生介紹,目前,中國平安已在貧困地區探索打造了“平安扶貧保”模式、“水電扶貧”模式、“核心農業企業貸款”和“扶貧債幫扶”特色産業扶貧模式,通過貸款、股權投資、債券投資等多種金融舉措的綜合運用,實現精準扶貧,有效助力脫貧攻堅。
“平安扶貧保”模式
“平安扶貧保”, 是全産業鏈保險深度介入、可讓貧困戶“低門檻參與,無風險經營”的産業扶貧模式。前端通過“保證保險+貼息”等手段,實現産業扶貧資金“免息免擔保”,降低貧困戶參與門檻和風險。中端將中國平安的科技成果應用到産業扶貧工作中,確保扶貧工作精準到戶。後端對接中國平安集團內外部互聯網電商平臺,打通銷售通路,幫助推廣、銷售扶貧農産品。圍繞貧困地區的産業目標,形成完整的“産業+科技+銷售”扶貧閉環。
截至目前,“平安扶貧保”模式已在貴州、內蒙古、甘肅、寧夏、重慶、河南、湖北等10個省份及自治區複製推廣,各項産業扶貧項目總計帶動貸款超過1.5億元,帶動貧困戶超過10000名。
“211”幫扶模式
農村水電是貧困山區的重要能源和民生工程,全國832個貧困縣中700個縣擁有農村水能資源。但由於缺乏傳統抵押物等原因,導致融資難、融資貴,制約了農村水電企業的發展壯大。中國平安經過充分市場調研,量身定制了支持貧困地區水電站建設運營的“211”幫扶模式。
“2”是指兩筆錢,一次性補償和長期持續性分紅,第一個“1”是指與建檔立卡貧困戶簽訂一份幫扶協議,後一個“1”指通過以上方式建立一個長效扶貧機制。目前,水電扶貧“211”模式已經先後在廣西、雲南的三個國家貧困縣成功落地實施。通過發放水電扶貧貸款,支持水電站建設運營,加強貧困地區生態保護,為貧困戶提供穩定回報,實現了企業、政府、貧困戶等多方受益,精準帶動貧困人口穩定增收脫貧。
“核心農業企業貸款”模式
中國平安以低息、免息貸款支持核心農業企業的扶貧項目,聯合開展産業扶貧,引入現代化農業産業鏈,將企業的種植、養殖生産工作與貧困戶緊密聯繫起來,幫助貧困戶穩定脫貧增收,同時帶動貧困地區現代農業産業發展。
“核心農業企業貸款”模式在廣西武宣縣開展。(中國平安供圖)
以中國平安支持正大集團在廣西來賓市武宣縣的養豬場項目為例,中國平安為正大提供3000萬元低息貸款,通過雇傭貧困農民在養殖場務工直接助力農民增收,未來農民習得養豬技術後還可通過土地分紅、合作社代建養豬場等模式與正大展開養殖合作。通過龍頭農業企業的項目實施,為貧困地區帶來資金和技術,實現“造血式”扶貧。
“扶貧債幫扶”模式
中國平安積極參與投資地方政府扶貧債券,將扶貧資金用於貧困縣的異地扶貧搬遷、道路橋梁建設、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産業園廠房建設、光伏項目建設、義務教育均衡化發展等脫貧攻堅項目,精準扶持貧困地區改善基本生活條件和實現産業發展。
截至11月底,中國平安已投資廣西、貴州兩地共計23.19億元的政府扶貧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