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集體經濟是遼寧省鄉村振興工作的一塊“短板”。2月11日,記者從省財政廳獲悉,去年,省財政籌集5.3億元,帶動市以下財政資金2.8億元,扶持省內1211個行政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為了改變體制機制不活、發展動力不足等制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問題,省財政在投入資金“輸血”的同時,更加重視發揮資金的引導作用,促進建立健全相關經營機制,提升村級集體經濟的“造血”功能。
去年,全省有200個行政村成為新增的試點村,每村獲得省財政200萬元扶持,開展以土地股份合作和農業生産經營合作等為主要內容的試點工作。通過引導,絕大多數試點村不但探索建立了可複製推廣的經營機制,還實行了財政資金股權化管理方式,促進了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除了對試點村積極扶持外,遼寧省還兌現省級獎補資金1.3億元,帶動市、縣、鄉財政投入資金2.8億元,支持1011個經濟薄弱村和空殼村,探索建立“造血”機制,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在財政資金的引導下,遼寧省許多村級集體經濟實現了從無到有。新賓滿族自治縣白旗村等306個村實行財政資金股權化管理方式,機制健全,經營形勢可喜;桓仁滿族自治縣北甸子村等178個村開展自主經營發展並取得成果;康平縣東升村等283個試點村探索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取得較好的成效。
村級集體經濟得到發展,從試點村的經營收益中可見一斑。2016年以來,遼寧省每年選定200個、目前共600個行政村作為財政扶持試點村。2018年,600個試點村中有393個村共取得收益4140萬元,村均收益10.5萬元。
與此同時,遼寧省財政也積極研究措施和辦法,引導機制建設,提高部分試點村經營收益,加強督促,解決部分地區資金撥付緩慢等問題,努力通過切實提高獲扶持村經營收益等,實現財政獎補資金的保值增值。(記者 唐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