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建部發佈38項住建領域全文強制性工程建設規範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涉及住宅項目規範、非住宅類居住建築項目規範、民用建築通用規範、園林工程項目規範、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項目規範等38份規範的修改。《住宅規範》有一個最大的亮點,意見指出住宅建築應以套內使用面積進行交易。
《住宅規範》找準了樓市的痛點,關注了公眾關切,更能滿足購房者實現幸福安居的夢想。
樓市週期幾度輪迴多番博弈,這個市場依然不平靜,但是“房住不炒”不僅成為政策主調,市場終端對樓市供給側也有了更高要求。在高擁房率的市場環境下,粗放的樓市營利模式和粗暴的暴利模式,顯然不合時宜。購房者希望樓市交易更加公開、透明、公平,更加契合市場規則。一方面,公眾希望政策設計需要跟上,補上明確樓市購房面積標準的短板;另一方面,人們更希望通過剛性規則約束開發商的行為,在公攤面積這筆糊塗賬難以算清楚、資本逐利衝動難以遏止的情勢下,索性釜底抽薪,摒棄樓市按照建築面積交易的模式,改以套內面積交易。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公平交易也是靠樓市需求端倒逼出來的。政策設計者秉持市場公平原則,尊重購房者的安居關切,才有了這份令人期待的具有強制性的《住宅規範》——儘管處於徵求意見階段。
從徵求意見到住宅規範落地,會有一定時間,也會面臨激烈博弈。畢竟,樓市牽涉太多的利益因素,多週期積累的矛盾很難短期內消弭。即使是樓市調控,政策和監管也是慎重以對,避免樓市出現“硬著陸”。即使市場對樓市調控充滿“宏調變空調”的調侃,但是樓市調控依然維持平穩推進的模式。否則,樓市將可能引發系統性的金融風險,導致市場發生激烈動蕩,甚至變成全球性的風險傳導。
本輪樓市調控,從一線二線到三四線逐步推開,堪稱史上最嚴。不過,本輪樓市調控,並非單純的行政命令和權力主導,而是政策引導下的多手段運用。而且,樓市調控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大環境下進行的,且給出了房住不炒的總基調。目前,樓市基本企穩,雖然房價不可能降下來,但是購房者的需求也提升到了新層次。在此情勢下,按照套內面積交易、房子從“土坯”到成品,就成為需求端基本的購房需求。
《住宅規範》呼應了購房者的幸福安居需求,故除了涉及按照套內面積交易,還包括了城鎮新建住宅建築應全裝修交付。所有功能空間的固定面全部鋪裝或粉刷完成,給水排水、供暖、通風和空調、燃氣、照明供電等系統基本安裝到位,廚房和衛生間的基本設備全部安裝完畢,達到基本使用標準。同時在電梯設置、地下室防水等方面,也作出了相應的、契合人們美好生活需要的規範。
1月份70城商品住宅銷售數據出臺,一二三線城市中雖然58城環比上漲,但調控下的樓市價格基本趨穩。中國經濟基本面雖然面臨下行壓力,但也不會讓放任樓市刺激經濟增長。因此,中國樓市面臨著轉型,市場逐利的粗放炒作模式,將逐漸回歸消費端主導的幸福安居模式。
《住宅規範》的變化或引起房價微調,但不會有市場大震動,幾個樓市週期推漲了房價普漲,伴隨著樓市供給從數量到品質的提升,房價也會在波動中回歸健康常態。(張敬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