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遼寧頻道報道(田甜):日前,科技日報社中國科技網、全國科技振興城市經濟研究會聯合在京發佈《中國區縣專利與創新指數》(以下簡稱《指數》),在隨指數發佈的“中國創新百強區”“中國創新百強縣”兩大榜單中,遼寧省瀋陽市沈北新區、瀋陽市和平區、大連市甘井子區3個區縣入選。
遼寧三地低位入選 排名整體靠後
瀋陽市沈北新區以第88名登上“2019中國創新百強縣”榜單,也是東北地區唯一入選的縣(市)。大連市甘井子區、瀋陽市和平區分別以第71名、第86名入選“2019中國創新百強區”榜單。
從排名來看,遼寧三地低位入選,名次整體靠後。按各省區縣入榜比例看,浙江、江蘇二省領跑,區域創新能力在全國遙遙領先,山東、廣東也表現亮眼。
據了解,《中國區縣專利與創新指數》以我國除直轄市、港澳臺外的27個省所轄總共2769個區、縣作為創新主體,統計範圍為其2009年至2018年近10年的公開專利總量(包括發明、實用新型及外觀設計),首次將視線投至我國廣大區域中省市之下更為微觀的區縣一級。同時,可為區縣級地方政府及管理部門精準定位、優化決策及實施提供借鑒。
浙蘇粵魯成排行榜上排頭兵
在此次發佈的《中國區縣專利與創新指數》中,按各省區縣入榜比例看,浙江、江蘇、山東、廣東四省表現搶眼,佔據了四分之三多席位。在談及這四省創新能力為何這麼強時,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陳志表示,這四個省都處於中國經濟最具創新精神的區域,共同特點是:創新要素集聚,科教資源豐富,企業創新能力突出。
陳志表示,浙江省民營經濟、塊狀經濟全國領先,政府也秉承“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的理念推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創新主體活力競相迸發,市場經濟相對成熟;江蘇一直是工業大省,同時江蘇企業創新的優勢也十分突出,如有研發機構的企業數、企業研發人員總量、企業技術改造經費投入等指標也排名全國第一;山東綜合經濟實力一直處於全國前列,近兩年在區域創新能力提升方面提出了“進位趕超”的目標,實施大科學計劃、大科學平臺、大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四個計劃,以及囊括政産學研金服用的“北斗七星”政策,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廣東一直是開放的熱土,創新創業環境優越,市場充滿活力。近年來,廣東在研發投入、技術轉移以及創新載體培育方面狠下功夫,取得這樣的成績理所當然。
區域創新不均衡的問題客觀存在
按各省區縣入榜比例看,浙江、江蘇二省領跑,區域創新能力在全國遙遙領先,山東、廣東也表現亮眼。區域創新不均衡的問題客觀存在,不僅表現在上述四省強勢佔領了兩份榜單上四分之三多的席位,而且即便分析四省內部情況,也存在江蘇的縣表現比區更為突出、廣東的區創新能力遠高於縣的不均衡態勢。
“區域不平衡是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中的現實存在,一定的不均衡反而會刺激下一階段的經濟發展。我們看到創新能力領先的區域創新要素高度集聚,各類創新主體的創新創業活動十分活躍,創新環境相對較好,科技與經濟的結合程度、國際開放的程度也非常高。這些特徵會進一步吸引資源的集聚,進而拉大不平衡的程度,從而潛在傷害區域整體的持續發展。”陳志如是説。
陳志認為,政府需要做一些“逆市場”的事情,但是總體必須在“順市場”的條件下進行,因為創新畢竟不是純粹的科學,市場是最終的指揮棒和驗金石。政府可以適當地在公共教育、科技資源佈局上對能力較弱的地區予以一定傾斜,更重要的是結合各個地區的産業結構和創新特點,在創新政策、開放創新條件等方面持續優化,從而一定程度上緩解不均衡。
遼寧創新雖然排名不佳但一直奮力前行
3月14日,遼寧省政府發佈《遼寧省專利獎勵辦法》。《辦法》規定,省專利獎由省政府設立,兩年一屆,用以獎勵在遼寧省行政區域內轉化實施並産生顯著經濟社會效益的中國專利項目。
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遼寧便先後制定出臺了《關於貫徹〈中共中央關於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的若干規定》、《關於依靠科學技術進步振興遼寧經濟的決定》、《遼寧省自主創新促進條例》等系列政策和法規。從開拓技術市場、科研院所轉制、科技獎勵改革等方面不斷打破制度藩籬,極大解放和激發了科技作為第一生産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
建設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是深入實施經濟體制、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從1988年開始,遼寧先後批建了15家省級以上高新區,瀋陽高新區、大連高新區于2016年獲批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瀋陽智慧製造、大連軟體、鞍山鐳射、本溪生物醫藥等科技特色産業集群快速崛起,初步構建了“兩核驅動、一帶支撐、多點輻射”的高新技術産業發展格局。2017年,高新區以佔全省1%的土地面積,貢獻了全省約10%的地區生産總值、40%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60%的高技術製造業總收入。
近年來,遼寧將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堅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積極鼓勵建立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支持企業聯合高校院所承擔實施國家和省重大研發任務,使科研從源頭就為産業發展和企業發展服務、提供科技支撐。今年駐遼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省內轉化率超過了50%;中科院駐遼機構科研成果本地轉化率達38.7%,較上年度提高了10個百分點,大幅提高了科技成果本地轉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