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連市民田先生在家看書讀報時突然覺得左眼看不清東西,使勁揉後,慢慢能看清一米遠,但還是模糊不清。田先生的妻子發現後將其送到解放軍第967醫院就診,經檢查後轉診到眼科繼續排查。醫生考慮可能是頸動脈缺血導致的眼動脈供血不足引起的視力症狀,建議完善頸動脈彩超檢查。就在去檢查的路上,田先生突然感覺右手拿不住東西、右側肢體不能活動、站不穩並意識不清……神經內科醫生會診後考慮發生了腦梗死。這種情況非常危險,若不能及時開通閉塞血管,非死即重殘。與家屬簡要溝通後,神經介入醫生為田先生進行了腦血管造影檢查,發現患者出現頸動脈夾層,內膜撕破,造成血液淤滯,破口已經撕得很靠顱內了,最狹窄的部位僅有0.3mm。
手術後,醫生追問田先生是否在病前受過外傷或是頸部按摩。田先生説,前幾天感冒,自覺嗓子不舒服,自己就掐壓了頸部。該院神經內科主任蘇凡凡説:“就是因為這次不小心的掐壓頸部,差點造成悲劇。“對頸椎進行操作的頸部按摩或微不足道的頸部創傷,是已知的引發頸動脈夾層的潛在機械觸發因素,包括各類體育活動、劇烈咳嗽、擤鼻涕、性生活、推拿按摩、大幅度轉頭等都可能導致頸動脈夾層。高血壓、纖維肌發育不良、近期感染等也是頸動脈夾層發病的高危因素。出現頸動脈夾層後,一般會出現以下3個典型症狀,稱為“三聯症”:80%的患者會出現頭頸部疼痛,這也是最早出現的症狀,多呈漸進性,也可突發炸裂樣疼痛;25%的患者會出現霍納氏綜合徵(頸交感神經麻痹綜合徵)即眼裂及瞳孔變小、一側面部少汗或無汗;腦和視網膜缺血症狀(單眼盲等),有的還會出現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和腦梗死。然而,在臨床中3個症狀同時出現者不到1/3,但只要出現其中任何兩個症狀,就要高度懷疑頸動脈夾層的可能。血管超聲篩選、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均有一定的診斷價值,若上述檢查仍不能確診,數字血管造影(DSA)是確診的“金標準”。
醫生提醒,頸部血管遠比想像中脆弱,尤其是中老年人,常伴有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因此,非正規的按摩手法極易造成血管內膜損害,造成頸動脈夾層繼而引發腦卒中。中老年人體檢中要重視頸動脈彩超的篩查,一旦出現類似症狀要及時救治,避免貽誤最佳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