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遼寧頻道報道(呂文衛):“車在路上走,人在景中游。”這話説的正是丹通高速公路(鶴大線丹東至通化)上的乘車體驗。該段高速公路實現了路景融合,被紀錄片《輝煌中國》稱為“最美高速公路”。
丹通高速公路實景 供圖 丹東市委宣傳部
8月6日,“推動生態建設和糧食生産,鞏固提升綠色發展優勢”網絡媒體採訪團體驗了丹通高速公路的行車過程,媒體人士在飽覽窗外風景的同時也了解了丹通高速公路生態建設、綠色發展的具體實踐。
增加投資逾10億 力求山體少破壞
丹通高速公路在建設過程中突破傳統的大開、大挖、大填的做法,儘量減少對山體、植被和水源的破壞。
丹通高速公路沿線景色優美 供圖 丹東市委宣傳部
“比如在隧道開挖的過程中,我們堅持隧道口山體開挖之初就進行超前支護,用延長隧道長度的方法,保護山體少被破壞,為此我們增加隧道長度近10公里,增加投入近十余億元。”遼寧省交通建設投資集團高速公路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丹東分公司總經理戴鵬飛説。
遼寧省交通建設投資集團高速公路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丹東分公司總經理戴鵬飛在接受媒體採訪 攝影 呂文衛
另外,為鞏固公路生態建設的成果,丹通高速公路增加了沿線綠化投入。“綠化方面,我們共投入4.5億元,普通綠化投入為80萬元/公里,我們則增加到220萬元/公里。”戴鵬飛説。
同時,建設單位還選用適於沿線地區生長的優良品種,喬木以松柏、樺樹、楓樹為主,中央分隔帶採用春季開花的榆葉梅、夏季金黃色的中華金葉榆、秋季為三角楓、五角楓、火炬樹,實現了“一個季節一個景象”。
建設棄土成服務觀景臺
工程建設過程中會産生一些建設棄土、棄渣,既佔用農田、影響景觀、又易造成水土流失,如何處理這些建設廢物?
丹通高速公路建設有“妙招”。
“建設之初,我們就考慮把這些棄渣放到什麼地方能更合理?後來經過研究,我們選擇高速公路沿線自然風光較好的區域,填築了平臺,作為臨時停車場,讓我們的用路人行車之餘能夠觀賞到優美的景色。後來我們把這個地方稱為觀景臺。”戴鵬飛説。
五龍山觀景臺遠眺沿線風景 攝影 呂文衛
據戴鵬飛介紹,丹通高速公路“最美高速公路”的美名傳出後,不少路人在行車之餘,專程到觀景臺體驗一番,為了讓路人能夠飽覽多樣風景,建設單位在公路兩旁種植了不同品種的樹木和花卉。走走停停,路人可以在丹通高速公路欣賞遼寧東部山區四季不同的風光。
此外,實現生態建設、綠色發展也有廣大市民的一份力。遼寧省交投集團投入30億元,進行電子不停車收費(ETC)相關工程建設。車輛通過安裝ETC,能夠實現不停車快捷通行,減少燃油消耗,促進節能減排。“希望大家積極安裝,為節能減排、綠色發展做貢獻。”戴鵬飛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