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記者走進大伙房水庫庫區,大雨過後的湖面波光粼粼,周邊林中鳥語清脆,讓人仿佛置身於世外桃源。眼前一望無際的參天綠樹如同一道巨大的綠色屏障,掌控著大伙房水庫生態系統的平衡。
作為遼寧省的“經濟線”和“生命線”,撫順大伙房水庫的水質保護,直接關係到2300萬人口能否喝上安全潔凈的飲用水。
為了保護好這口“大水缸”,從2013年開始,撫順市全面啟動大伙房水源保護區綜合治理行動。撫順市通過“調整、治理、培育、管理”的工作思路,保護水源地、改善農村環境,加大産業結構調整力度,增加農民收入,全面推動水源保護區農村經濟發展。目前,撫順已完成水源地保護區內退耕還草、濕地建設、污水處理廠建設、河道生態修復和畜禽養殖整治等49項工程項目建設任務,治理成效初顯。2018年與綜合治理前的2013年相比,總氮濃度下降34.6%、總磷濃度下降64.7%,大伙房水庫庫區水質均保持在Ⅱ類標準。
為了保護這道綠色屏障,撫順市把一級保護區周圍隔離工程建設作為重點工作,下發了《關於大伙房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封閉圍欄和退耕土地後期管護有關事項的通知》,完成了一級保護區442.5公里圍欄工程建設;對一級保護區近2000公頃土地實施退耕還草;對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284戶村民實施生態移民搬遷,已完成240多戶村民的搬遷工作。同時,出臺《大伙房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封閉圍欄管理辦法》,對一級保護區實施封閉式管護,並初步建立長效管護機制。
源頭上防控農業面源污染。為有效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撫順市積極開展有機農業示範基地和試點基地工作,通過調整保護區內的農業生産方式,改變種植結構,建設有機和綠色農業生産示範基地,實現保護區內有機農業生産示範區化肥、農藥零施用和綠色農業生産示範區化肥、農藥減施和限施,從源頭上防控農業面源污染。目前,該市已建立了49個鄉(鎮)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站,選聘了586個村級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督員,採取鄉級每月巡查、村級每天檢查的方式,定期對示範基地農業投入品使用情況和農産品品質安全進行監督檢查。
密切監測確保水質飲用達標。客觀監測數據是評價水質的唯一標準,為了得到更精確的數據,用以指導大伙房水庫保護與治理工作,撫順市採取了更加科學、嚴密的措施。
定期對水庫水質實施監測分析和建檔。在庫區設5個監測點位,每月監測一次,監測項目達27項。在3條入庫河流(渾河清原段、蘇子河、社河)設置監測斷面,月監測一次,監測項目達25項。每年對大伙房水庫水質至少進行一次分析監測工作,監測項目為《地表水環境品質標準》中的109項,並建立飲用水監測檔案。(記者周明 崔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