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來遼寧近1.5萬畝田地“旱改水”

2019-09-24 08:53:16  |  來源:遼寧日報  |  編輯:李靜   |  責編:董健雄

  原標題:三年來我省近1.5萬畝田地“旱改水” 

  9月22日,秋高氣爽,位於臺安縣新開河鎮王莊村西的700多畝稻田一片金黃。村民宋琪拎著鐵桶巡視著她的蟹稻田,不時將爬出稻田的河蟹抓起,掂量一下再扔進田裏。

  “我家今年承包了60畝水稻田,稻子加上河蟹每畝收入1500元左右,比以前種苞米強多了。”瞅著沉甸甸的稻穗,宋琪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據介紹,王莊村有耕地7000畝,以前基本上以玉米種植為主,每畝年收入只有300多元。2018年,為提高農民收入,臺安縣自然資源局在王莊村實施了“旱改水”項目,通過打農用井、安潛水泵、建井房和儲水池等十幾項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出水田702畝。

  改造後的項目區內土地平整,集中連片,農業生産條件得到改善,機械化作業水準得以提高,從而增加了土地利用率和耕地産出率,農業效益明顯增加。

  “更重要的是,‘旱改水’後農民再也不用靠天吃飯,像王莊村的這塊地原來是低窪地,遇上雨水大的年頭就會發生澇災,甚至顆粒無收。改成水田後,水大了可以排,少了可以灌,旱澇保豐收。”省自然資源廳的有關負責同志説。

  近年來,省自然資源廳把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特別是“旱改水”工作,作為提高土地品質、確保糧食生産安全、建設美麗鄉村、保護生態系統的重要舉措大力推進,出臺支持政策,強調保障措施,在施工過程中強化監督檢查,確保改造品質。

  2016年以來,遼寧省的瀋陽、大連、鞍山等市積極拓寬佔補平衡補充耕地渠道,實施旱地改造水田項目,共投入建設資金1.9億元,改造出水田14820畝,新增糧食産能1270噸,項目惠及3875人,人均增收400元。(記者 劉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