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渾南區“善意銀行”讓“吃瓜群眾”越來越少

2019-11-18 10:29:31  |  來源:瀋陽日報  |  編輯:李靜   |  責編:董健雄

  去年以來,瀋陽市渾南區渾河東站街道首創國際社區內的“善意銀行”,越來越吸引居民們的注意。“善意銀行”裏,存的是居民之間的善意,收穫的是全社區的和諧;扣除的是人們的惡習,釋放的是新風氣與正能量。

  這個專門儲蓄“善意”的銀行,實行的是“積分制”的管理方法,運用互聯網+大數據軟體,系統記錄社區成員的行為並獎分與扣分,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弘揚家庭美德、社會公德。如今,“善意銀行”中的“積分存款”越來越多,社區“吃瓜群眾”少了,願意做好事的熱心居民多了。

  試水積分制,激發向善力量

  如何把生人社區變為熟人社會,一直是社區治理工作的難題。

  2017年9月,首創國際社區剛剛成立便面臨著一系列窘境:社區轄區大,人口多,情況複雜,常有糾紛發生,涉及生態改善、食品安全、社區安全、業主與物業的關係等一系列問題,影響了社區的和諧穩定。

  “社區的建設和治理,首先要抓住人的思想觀念的轉變,使是非、美醜、善惡、誠偽界限分明,激發起居民向善的正能量!”首創國際社區書記湯紅君如是説。

  作為遼寧省首家開展“積分制”創新治理示範社區,首創國際社區黨委結合實際情況,將轄區內的社會力量、社區組織,以及駐區企事業單位、社區“兩代表一委員”、社區黨員、志願者等一併納入社區積分制管理體系。

  讓德者有“得”,做好事成“自然”

  “善意銀行”剛剛“開張”,一些黨員和志願者就無償地幫助居民訂購蔬菜和副食産品,並與菜農、食品廠家溝通價格和配送問題。社區志願者們還會主動分菜、送菜上門。

  宿廣民是一位送菜的志願者,她每次都會主動幹起代買、代送的活兒。曾有一位居民向她投訴收到的菜品質不好。宿廣民沒有辯解,而是聯繫了菜農,把“有問題”的菜換掉了。那位居民了解情況後前來道歉,宿廣民説:“社區裏上到99,下到剛會走,社區都照顧到了。我們應該多做點好事,跟社區黨委一起把社區建設得好。”那位居民後來也成了一名志願者,而宿廣民也在“善意銀行”中評為當季最高分。

  姜世達是一名退役的軍人,精通樂理,愛好唱歌。自從參加合唱團以來,志願為大家上課。無論颳風還是下雨,每週一和週五上午九點半都會準時到社區。合唱團參加演出,姜老師每次都不辭辛苦一次次為大家排練。

  閆富斌是一名普通黨員,同時擔任社區合唱團團長,更是社區志願者隊伍中一名優秀骨幹。每次活動他都第一個來活動室打掃衛生,團裏的大事小情都需要他去安排,學新歌、找歌單,每樣都安排得井井有條。大家都親切的稱呼他“大管家”。

  張文喜,從原空軍某部退役,老伴趙海英也是一名退役軍人。在首創國際社區,無論男女老少,一提到張文喜老兩口,都紛紛豎起大拇指,説他們人正直、黨性強。張文喜主動擔任退役軍人服務隊隊長,為退役軍人志願服務。趙海英擔任舞蹈隊的指導員,展現了黨員和軍人的友愛、奉獻精神和風采。

  “積分制”實行以來,社區變成了精神能量場,像幫孤助殘、敬老愛幼、志願巡邏、服務居民這樣的事情,天天發生、天天有,就連駐區的單位參加社區共建也蔚然成風。

  目前社區已有2860人參加“善意存款”,社區黨員、志願者、群團組織、高校學生、駐區單位紛紛行動,“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已成為廣為接受的觀念。

  社區嬗變成為大家庭

  今年,颱風“利奇馬”來襲之夜,首創國際社區的70余名志願者冒雨堅持在小區深夜巡視。尤其在8月14日夜間,老黨員張希文和舞美藝術團的志願者們看到雨勢漸大,自發地到社區進行巡查,他們發現電控室漏雨,便把電箱、電線用塑膠布蓋好,並採取了一系列防雨措施。

  當看到雨水從二樓陽臺滲透到一樓電控室,沿著頂棚裂縫向下滴水,張希文、賈曉麗、葉玉梅等十幾人冒著暴雨,用小錘子將地漏掀起,增大了排水速度。而他們從頭到腳被淋得透徹,卻渾然不覺。

  善行者越來越多,“積分制”的內涵也在不斷地延展,已從居民做好事拿積分、用積分兌換生活用品,發展成將“積分”作為居民參與義務勞動、貢獻社會的善行記錄。

  社區黨委以“善意銀行”為載體因勢利導,催生出喜人轉變,形成團結、互助、積極、向上的社區文化氛圍。社區內的“愛奉獻乒乓球志願者服務隊”“愛社區柔力球志願者服務隊”“管得寬志願者巡查隊”“太陽花巾幗服務隊”“老兵志願者服務隊”等不斷發揮著正能量,成為社區建設的主要力量。社區也獲得了全國書屋示範社區、遼寧省創新治理示範社區、瀋陽市百佳社區、瀋陽市雷鋒社區、志願者示範社區等數十項榮譽稱號。(記者 傅淞岩 通訊員 張鷹)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