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尼日利亞學員在遼寧華冶集團發展有限公司多媒體教室學習電工技術理論知識。新華社記者楊青攝)
來自尼日利亞的60名工程師日前正在遼寧鞍山華冶集團學習輸變電裝備的生産與工廠管理。這是尼日利亞為了解決自身電力基礎設施瓶頸做出的努力,也是中國經驗點亮非洲自主工業化未來的最新嘗試。
“這些工程師是尼日利亞乃至非洲電工裝備自主化的第一批種子。我們將幫助非洲在未來10到20年時間裏,徹底解決電力基礎設施問題。尼日利亞將有能力自主建設、製造和維護自己的電網。”華冶集團董事長馬黎明説。
馬黎明透露,未來中國工程師和尼日利亞的工程師將合作在尼日利亞建設一個大型的輸變電裝備製造産業園區,其中包括三座變壓器廠、電力設備檢驗檢測站以及配套設備生産廠。
自獨立伊始,以尼日利亞為代表的非洲國家就強烈渴望實現工業化,渴望改變對西方的經濟依附。1989年聯合國大會決定將 11 月 20 日定為非洲工業化日,以此推動國際社會關注非洲工業化。
遺憾的是,因為各種原因,非洲工業化的夢想至今未能實現,製造業比例不升反降。公開數據顯示,1970 年非洲在全球製造業中的份額大約為 3%,這一數據在 2014 年下降到不足 2%。
更嚴重的是,非洲經濟增長更多是資源價格上漲和資源需求推動,屬於“非工業化的增長”,不可持續。
尼日利亞央行前副行長金斯利·莫加盧(Kingsley Moghalu)撰文呼籲非洲國家應“摒棄一種誤導性的觀念,即非洲國家可以加入西方,不必經過工業社會而直接成為後工業化社會”。
在非洲積極推動工業化之時,作為非洲最重要戰略合作夥伴的中國,正在經歷國內經濟轉型和産業升級。中非剛好形成互補,中非産能合作迎來重大機遇。
2015 年中非合作論壇約堡峰會提出“十大合作計劃”,2018 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提出“八大行動倡議”,中非産能合作均是關鍵領域。
此次尼日利亞的工程師來到鞍山華冶集團學習,正是尼日利亞電工産業園的項目分支,此項目得益於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提出的“八大行動倡議”。尼日利亞電工産業園,由遼寧華冶集團和中國長城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設,項目總投資約3億美元。
遼寧華冶集團是一家有25年曆史的、專業的電工裝備製造企業,已經為包括馬裡、埃塞俄比亞等多個非洲國家提供服務。
作為非洲第一大經濟體,尼日利亞一直面臨著無法自主生産輸變電設備的尷尬局面。而隨著人口快速增長,用電需求與日俱增,未能及時升級的電網系統也成為了經濟發展的瓶頸。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周瑾艷説:“非洲發展經濟的前提是加強以電力網絡為代表基礎設施建設。因為能源基礎設施缺乏,會導致斷電頻繁、電價昂貴,嚴重阻礙非洲經濟的發展。”
為了突破電力困境,尼日利亞在考察了多個國家後,最終選中了中國企業,並派遣工程技術人員來到鞍山華冶集團學習。
尼日利亞總統發言人加爾巴·謝胡表示,尼日利亞電力工程師在中國接受培訓,對於尼日利亞電力行業的未來發展意義重大。此次工程師們學成歸國後,不僅能夠改變尼日利亞不能自主生産輸變電設備的局面,産品還將出口到非洲其他國家,廣泛服務於非洲相對薄弱的供電領域,幫助非洲解決未來10-20年的發電問題。
馬黎明介紹,今後4年尼日利亞技術人員將陸續來中國接受培訓。華冶也將派出自己的專家去非洲現場做培訓。
“我們對非洲的支持,不帶任何附加條件。不僅要把尼日利亞兄弟扶上馬,還要送一程。未來,尼日利亞還將和我們一起實現技術升級。我們希望非洲大陸,在我們支持下,有能力建設、製造和維護自己的電網。這也是踐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華冶還受尼日利亞相關部門的委託,組織國內高校、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的一流專家制定《尼日利亞國家電工標準》。這將幫助尼日利亞按照自己的需要,制定電工標準,極大地促進了當地電力基礎設施的建設,點亮當地乃至非洲自主工業化的未來。
“中國對非洲最大的貢獻是,幫助非洲從受援對象成為投資的熱土。非洲得以重塑其世界地位,實現與西方的平等對話。”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周瑾艷説。(中國日報遼寧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