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博上流行一句話:“2003年非典時期,全世界守護90後,2020年,換90後守護這個世界。”17年前,90後大多只是小學生、初中生,每天變化的非典確診病例對他們而言只是數字;17年後,他們明白,這些數字背後是一個個寶貴的生命和很多家庭的悲歡離合。
/ 記者馬云云 /
“2003年,我幫媽媽寫下了參加抗擊非典的請戰書,她是一位醫護工作者。今天,我來送老公去馳援武漢,昨天他跟我説,希望我們是最後一批去支援的隊伍。”2020年正月十五,馳援武漢的大連醫療隊在大連機場集結,留下這段採訪的是一位即將赴武漢支援的醫生的愛人,他們是一對90後夫婦。
90後這一代人對“勝利”並不陌生。1998年抗洪、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救災、2014年抗擊埃博拉,父輩們身體力行地教會他們——責任與擔當;學校的師長、前輩們教會他們用科學的睿智去戰勝困難,救死扶傷,擊碎謠言。終於,他們羽翼已豐。
在新冠肺炎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90後,請戰!
他們剪去長髮、擦掉臉上脂粉、身披戰袍,他們不約而同按下請戰的紅手印,逆行,義無反顧。但在與家人分別的時刻,他們還是忍不住地哭了。同事@太和居主人在朋友圈寫道:“哪有什麼超級英雄,只是一群孩子換一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守護大家。”英雄與凡人是同一個人,會脆弱,會難過,只是英雄不會被脆弱征服。
再次看到他們傳回的照片,臉上一道道長時間戴護目鏡留下的壓痕,鼻梁和面部都有些紅腫,卻滿是微笑地報著平安。這就是新一代的中堅力量,樂觀,可愛,溫暖,堅毅,充滿生機。
很多人驚訝地發現,90後這麼快就長大了。是啊,長大仿佛還在昨天,如今已經到了成為屋檐的年紀。90後的這代人,在戰“疫”面前,選擇逆風而行,他們站在屬於自己的時代發光,為所有人帶去生生不息的希望。
長路雖遠,但萬物盡可期待,等你們回家。
“蒙面女俠”你是誰?
大連援武漢醫療隊隊員、大連大學附屬新華醫院 李明輝
從2月9日出發到現在已經10天時間了。陸陸續續的,大連援武漢雷神山醫院醫療隊負責的病區全部開診了,大家見面的機會更少了。在武漢,沒有週末、沒有美酒咖啡、沒有燒烤自助、沒有滾子、沒有“地主”……只有行色匆匆的戰友。偶爾在走廊相遇,也是匆匆打一聲招呼。特殊時期,要把所有同事,當做可能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這也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大家。
晚上十點了,洗漱完畢,想想明天夜班,本來準備睡了,微信滴滴地響起:“輝哥,睡沒?”劉昶問我,原諒我到現在也不知道她在哪個科。“沒呢,啥事?”“院裏給咱郵寄的胸腺五肽到了,今天我們拿了注射器,我們值班才從雷神山回來,一會兒給你扎呀!”聽著她清脆的語音,莫名的鼻子發酸,在這個陌生而充滿未知的疫區,還是有人惦念著你的。沒一會兒,她們三個人“蒙面”來敲門。我戴上口罩打開門,看著戴著口罩、剪成了毛寸的她們,臉盲的我還分不清誰是誰。
她們沒進屋,就在門口,熟練地抽注射用水、配藥,那麼熟練、那麼麻利。緊接著消毒、注射。“好了,壓3分鐘,我們還要去給別人打。”她們笑嘻嘻地離開了,屋裏還回蕩著她們的聲音。也不知道她們幾點能結束,值班回來,為我們打針,眼裏的血絲,我能看到。
自我隔離,隔離的是距離,隔不斷的是戰友情。
我想看武漢最美的樣子
大連援武漢醫療隊隊員、大連市第五人民醫院 劉亮
又是一個下雨天,雖然不是狂風暴雨。武漢的雨天似乎特別多……
今天完成了在武漢雷神山醫院的第一個整套班,下了大夜班。此時終於能舒服地躺在床上,而我的思緒飄向窗外的遠處,腦海中勾勒著印象裏的武漢——滿樹櫻花的武大校園、車水馬龍的漢陽街頭……多想看到它曾經的模樣。
這場疫情就像個放大鏡,讓我看到了曾被忽略的善良和勇敢,看到了病房內堅強的耄耋老人、積極向上的樂觀青年、不願意給醫護人員添麻煩的阿姨……與其説我們來幫助他們,不如説我們在互相給予對方力量與希望。我相信,多做一點,嶄新的一天就會來得更快一點。
這些天收到了太多的感謝、太多的問候,其實我更感謝你們,謝謝後方家人們的支持、關心。這些在我心中彌足珍貴,如珍如寶,這一次不平凡的經歷和考驗,讓我學會了勇敢和承擔。
只願疫情早點過去,城市都能煥發曾經的活力,每個人都可以安然無恙。
一副眼鏡給我最深的感動
大連援武漢醫療隊隊員
大連市友誼醫院 張鈺卿
在收到來自家鄉眼鏡店配的眼鏡時,我感動得不行不行了!到武漢後,我發現戴過來的眼鏡框偏大,與護目鏡有衝突,壓著眼眶十分不舒服。聽説大連往這邊郵物資,就趕緊上網找眼鏡店準備配個小框的眼鏡。我説,要配一副戴在護目鏡裏面的最小框的眼鏡,本人在外地醫療隊,不能過來。眼鏡店老闆一聽就説:我明白了,放心吧!把度數給我就行。下單到取貨僅用了一小時。家人去取貨時,才知道商場還沒有開門,老闆是特意過來的。老闆一共給配了兩副眼鏡,死活不收錢。他説:這是送你的。我曾經是一位軍人,你們現在在最危險的地方保護我們,就讓我也出一點點力吧。佩戴時哪兒不舒服,我會視頻告訴你如何調整。你身邊的同事有眼鏡戴著不舒服的都可以視頻……
在這裡(武漢),每天都有物資送過來。從生活用品到吃的、喝的,應有盡有。收到的每一份物資我都拍下來,留作紀念。這一路上遇到太多善良的人,這讓遠在他鄉的我非常暖心。我不會表達,只能好好工作,不辜負這些好心人。
“爺爺,您別害怕!”
大連援武漢醫療隊隊員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王婷
武漢的天氣總是陰晴不定,(2月15日)中午從駐地出發,大風加雨夾雪的天氣,即使穿著厚厚的羽絨服,坐在班車上也冷得瑟瑟發抖。就在今天,我正式進入雷神山,戰鬥模式已開啟。
在去病區的班車上,開始大家相互還能開幾句玩笑,離病區越來越近時,車裏便漸漸安靜下來,每個人都表情凝重。我心裏默默地反復復習穿脫隔離衣的順序和細節,對於即將奔赴的“戰場”,説不緊張,那是瞎話。我不禁想起集結來武漢那天,在機場護士長跟我們説的話:“只有保護好自己,才能有能力去救治病人,防護是大事,馬虎不得!”時間一點點地過去,14時我們組換上防護服準備進入病區,護理組長幫助我們每個人仔細地確認防護用具佩戴得是否正確,大家整裝待發。
病區裏有一位87歲的重患,因呼吸衰竭,需要依靠呼吸機輔助通氣。患者明顯對呼吸機很不適應,再加上對疾病的恐懼,多次導致呼吸機面罩脫落。我走到他身邊幫他重新固定好,並握住他的手不停地安慰他:“爺爺,您別害怕,您在醫院很安全。只要您好好配合我們,一定會康復出院的。”他似乎聽懂了我的話,眼中蒙上了一層霧氣,恐懼變成了信任,漸漸安靜下來,拉著我的手不願放開,口中發出類似“謝謝”的聲音。
因為穿戴著厚厚的隔離防護裝備,並且戴著層層的手套,每一項操作都要耗費比平時多幾倍的體能與耐心,大多數患者又是老年人,平時半小時的工作,現在可能需要一兩個小時才能完成。一圈處置下來,不知不覺衣服已經濕透,眼鏡也模糊了。但是,每當看到患者一個點讚的手勢,一張笑臉,聽到一句謝謝的時候,我就覺得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回到駐地已經是23時了。雨停了,風也停了,一切變得安靜祥和。
“90”後與90後
大連援武漢醫療隊隊員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龍澤南
我們病區接收的患者平均年齡在60歲以上,還有幾位90多歲高齡的老人。每天的早會,大家會把患者,尤其是老人家的身體、心理的變化互相告知,方便治療護理。不需護士長們反復叮囑,隊員們心裏早已將老人們當做親人。
A13病區住著一對“90”後的高齡老夫妻。正值夜班的90後護士在發放晚餐時,老奶奶請求護士幫忙打電話給二兒子,説要交代後事。護士聽後十分酸楚,她想起了自己的奶奶。“別怕奶奶,相信我們,會把您和爺爺治好的,讓您倆早日出院與家人團聚。”她耐心地安撫奶奶情緒,老奶奶的心情也慢慢放鬆了下來。
護理團隊每天為兩位老人打掃房間、陪著聊聊天,兩位老人心情逐漸變好,更加配合治療。有時會看見兩位老人的眼中閃出感激又期待的光。我們的舉動,迅速將“90”後與我們這些90後的心拉近了。我在張秀霞護士長的帶領下,照料一位“90”後老爺爺,真是當成自己的爺爺一樣。B1病區我的同齡人幫助93歲高齡老奶奶翻身、喂藥,動作可輕柔了。
與同齡女孩“花式比心”
大連援武漢醫療隊隊員
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任閩敏
2月21日這天我當班,我帶領的護理小隊負責照顧一位23歲的女孩。小姑娘是一個人被送入醫院的,可能是因為沒有親人陪伴吧,她一直有點鬱鬱寡歡。女孩和我是同齡人,被病毒感染,擔憂健康,又沒有親人為她加油鼓勁。為此,我和同組的護理隊員們決定給女孩多一些關心愛護,希望讓她早點振作起來,勇敢面對疾病。
午飯時間,我拿出自己的“物資儲備”,專門給女孩送去了一盒益生菌。又找來同為90後的年輕護士赫佳,我們在隔離病房外和女孩一起玩起了互動遊戲——舉起雙手,“花式比心”。
文字由記者張麗霞提供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