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姚余棟詳解普惠金融:大數據將優化家庭金融

2016-06-13 14:25:07|來源:一財網|編輯:許煬

  “普惠金融”從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一次被寫入黨的正式文件,到去年國務院出臺《2016-2020年普惠金融發展綱要》。“十三五”規劃明確指出,普惠金融是國家的大政方針,從金融界到一行三會都在推動相關工作。那麼究其本質,普惠金融究竟意味著什麼?新興技術又將如何助力普惠金融?

  于2016年6月12-13日在上海浦東香格里拉大酒店舉行的第八屆陸家嘴論壇期間,中國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在“浦江夜話三:綠色發展和普惠金融的中國戰略——路徑與政策”分論壇上表示,“普惠金融是為貧困地區或者弱勢群體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在可承擔的金融成本之下,應該是應得盡得。”他從八方面概括了金融服務,並強調貸款只是普惠金融的一部分而已,大數據的應用將進一步優化包括弱勢群體的家庭金融配置。

  普惠金融的八個方面

  就普惠金融而言,“第一方面就是開戶,在很多農村、偏遠地區沒有銀行支點;第二方面是存款;第三方面是電子支付;第四方面是一定的社會福利,比如養老的錢能不能打到賬上,其他福利能不能直接到賬;第五方面是貸款;第六方面是購買保險。 ”姚余棟稱,保險又分為三個方面——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健康保險。

  “第七個方面則與農業生産或家庭創業相關,因為家庭也是承擔提供勞動力或生産的一個單元,”他指出,第八個方面則是財富管理,現在人均生活水準大約在八千美元,很快2020年就會突破一萬美元。“所以總體來説,家庭不像以前那樣一點資産都沒有,因此需要一定的財富管理。”然而,這一概念此前常常被人在提及普惠金融時忽略。

  姚余棟分析稱,經過這些年的努力,中國在開戶、存款、電子支付上屬於國際中上游水準,但是也有一些短板,包括大家更多關注的還是貸款可得性,然而,例如社會福利的支付、保險、家庭生産單位和財富管理,相對而言則是短板。

  對於如何解決短板,姚余棟建議,應從家庭金融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 他表示,美國金融學會的會長曾經説過,金融界以前是負責資産定價,後來研究的是公司金融,再後來崛起的是家庭金融,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20年前想不到家庭金融的資産或財富超越了公司金融。現在全國老百姓人均家庭財富大概120萬億,我們的GDP是70萬億左右,還不到兩倍。2020年保守估計可能要到兩倍,如果GDP是100萬億,那麼家庭財富會至少積累到200萬億。”

  大數據優化家庭金融

  然而,這裡就涉及到了綜合配置的問題。對於普惠金融的對象來説,也存在家庭配置問題。“例如,貸款可能給了低收入者或者農民,結果家庭大病致貧而沒有買保險。可見兩者的關係是,由於沒有保險,大病致貧,貸款也還不了,這就是一個問題。”姚余棟提出,究竟能不能從家庭金融的角度,或從大類資産配置的角度,給普惠金融提供一個綜合性的解決方案。

  在這一方面,保險問題便成了焦點。“我們比較成功的是,92%的農民已經有大病保險覆蓋,貸款時的前提是家庭有大病保險。大病保險可能是普惠金融下一步資産配置的重要一方面。”他稱。

  其次便是養老保險。從全球來看,比如美國30%資金主要配置在養老上,這對於農村等相對低收入的弱勢群體也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配置。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希望通過多方面配置來較好地提高家庭和個人福利,所謂的“大數據”將在普惠金融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如果沒有大數據,怎麼能覆蓋千百萬個家庭?不光是相對低弱勢群體,連中等收入群體也覆蓋不到,而大數據可以廣泛地對類似家庭進行畫像,畫像之後提供一個比較好的建議的配置方案。”

  具體而言,實現的途徑就是智慧同步。“將來希望很多金融機構能夠蒐集到包括農民工等等很多弱勢群體家庭的數據,在全國範圍內進行資産配置的最優組合,這樣成本相對較低,也可提供綜合的解決方案。”姚余棟也強調,智慧同步不光要應用於中高收入者,也要應用於中低收入家庭。(周艾琳)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