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銀行之爭進入下半場

2017-02-20 08:57:54|來源:證券時報|編輯:許煬

  直銷銀行之爭已到了以“獨立法人”為主題的下半場。

  江蘇銀行要出資40億設立直銷銀行子公司的話音剛落,上週五招行就宣佈要斥資20億走同樣的路。

  至此,除了已在年初落地的百信銀行,要將直銷銀行業務獨立運作、賦予更廣泛內涵的銀行陣營越來越大,至少已有江蘇、民生、招行、徽商等不同規模銀行,其中不乏最早探路APP(含微信服務號)載體運營的“老將”。

  先説招行的入局。去年6月末,招行的零售AUM(資産管理規模)是5.17萬億元,同期的零售客戶存款是1.19萬億,前者是後者的4.3倍!這是什麼概念?一定程度上,這説明招行前期打下的堅實零售基礎仍在發揮效應,同時招行還在大力發展非息業務,拓寬留存客戶資産的渠道。

  一位招行零售條線管理人士告訴記者,儘管多家商業銀行都在倡導加碼零售業務,但“零售”二字説易行難。尤其是金融脫媒和互聯網技術迅猛發展的眼下,要形成新的競爭壁壘一定離不開金融科技。

  招行的舉動足已證明“互聯網成零售業務新護城河”的邏輯:去年,招行在銀行業首批加入R3區塊鏈,首家發佈智慧投顧“摩羯智投”。該人士告訴記者,就是要利用互聯網渠道,把以前只能提供給中高端客戶的資産配置,向所有零售客戶開放。

  從這個思路出發,理解招行後發制人發力直銷銀行的邏輯,就不會太偏頗了。來看看招行的公告,高度濃縮一下其實就是:把握創新驅動發展趨勢、探索普惠金融、降低運營成本、風險隔離四個目的,這不剛好對應金融科技、把中高端客戶的資産配置向所有零售客戶開放、輕型獲客和資産管理、獨立法人子公司嗎?

  而直銷銀行這個殼子,在經歷三年多眾多銀行的探路後,能夠承載的功能和理念,越來越具化,也越來越滿足眾多銀行的口味。

  我們來回顧一下直銷銀行的功能進階路:2014年~2015年,20多家直銷銀行的業務主要停留在存款和標準化理財産品申購,賬戶資金只能在綁定的同戶名銀行賬戶間封閉運轉;2015年~2016年,40多家直銷銀行在貨幣基金、銀行理財及定活存款産品上,添加了針對存量客戶額貸款(通常為代發工資客戶的薪資貸)、轉賬、民生繳費、貴金屬、供應鏈資産申購;2016年至今,60多家直銷銀行的功能繼續擴容,不少推出了保險及信用卡業務,有的還放開了信貸産品的申請門檻,針對非持卡客戶推出線上消費信貸。

  這説明直銷銀行已不僅是銀行對存量客戶的再耕耘平臺,而是衝在最前端獲客、脫離了傳統線下網點入口的客戶資産經營平臺。

  正是上述這些可以貢獻非息收入的功能,讓直銷銀行能夠確切地貢獻“客戶資産管理規模”這個銀行頗為看重的指標。而這也是為什麼,直銷銀行的行政架構的設置,從此前挂靠在電子銀行部門下的二級部門或團隊,一路晉陞成總行一級部門,再到目前實質性探路法人化牌照——因為它已經讓商業銀行看到了可脫離母體的、獨立運作的零售資産管理新前景。(證券時報記者 劉筱攸)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