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普惠金融的缺失與補正

2017-03-15 08:55:50|來源:中國財經報|編輯:許煬

  作為一個全新的金融業態,互聯網普惠金融在努力修身固本的同時,更應得到政策的正嚮導引與充分給養。

  嫁接傳統金融與IT技術的雙重基因,互聯網普惠金融正以獨特的方式拓展著屬於自己的商業空間。然而,標新立異之際,互聯網普惠金融難扭身斜影歪之態;波濤洶湧之中,互聯網普惠金融難免魚龍混雜之嫌;開疆拓土之時,互聯網普惠金融難掩各自為戰之亂。作為一個全新的金融業態,互聯網普惠金融在努力修身固本的同時,更應得到政策的正嚮導引與充分給養。

  成長中的煩惱

  據《中國小微企業調研報告》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有中小微企業超過7000萬家,但其中仍有12%難以從銀行獲取貸款。在農村,有80%的家庭缺乏可以選擇的投資渠道。在廣大的農村地區,普惠金融所需要的電信基礎設施以及金融基礎設施還非常薄弱,金融業開展普惠服務的成本還非常高昂,互聯網普惠金融在城鄉配置與發展呈失衡狀態。

  供給側資源的錯配是需要修正的一個重要方面。目前來看,互聯網普惠金融平臺上産品同質化非常嚴重,很多都是偏向提供小額貸款或者作為仲介進行資金供求撮合,個性化服務以及場景功能乏善可陳。不僅如此,互聯網普惠金融絕大多數擁向資金供給或者理財端,而典當抵押、保險等服務略顯滯後,整個普惠金融體系尚不健全。此外,互聯網普惠金融往往側重於交易性或者補貼型服務,並不關注所受對象造血功能的提升。更為重要的是,無論是互聯網公司還是傳統金融機構,在普惠金融領域都是各自為戰,甚至出現了惡意競爭的苗頭,資源未能形成有效的整合併産生協同效應。

  安全問題是互聯網普惠金融的深度痛點。不少互聯網金融公司以普惠之名而行欺詐套利之實,網絡平臺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惡性事件頻頻發生,需要在政府監管上形成合力。

  創造與增強供給

  互聯網普惠金融首先必須在供給側增加産品數量與提高産品品質,並建立與健全多元化、廣覆蓋的供應體系。應當承認,傳統金融在互聯網基礎設施方面已經有了不錯的基礎,深耕與拓展普惠金融領域有非常大的潛力可挖。為此,政策的重點應轉向鼓勵大型銀行加快建設小微企業專營機構,並鼓勵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民營銀行向基層沉降,建立起各種社區金融服務組織。為鼓勵小額貸款公司和典當行的發展,在適當拓展融資渠道的同時,可探索建立風險補償機制和激勵機制。要強化保險機構的配套服務功能,嘗試互助聯保、保險基金擔保等擔保方式,開發出保險機構與銀行業金融機構相銜接的産品。另外,要建立一批以政府出資為主的融資擔保機構或基金以及建立重點支持小微企業和農戶的再擔保機構。

  針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粗放型增長,應當旗幟鮮明地引導資源的集中化與規模化,培植出幾家互聯網普惠金融的龍頭企業,在此基礎上增強行業的自我出清功能。另外,要鼓勵與支持開發性政策性銀行以批發資金轉貸形式與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合作,降低小微企業貸款成本;要引導保險機構與各類金融機構展開闔作,減輕與鎖定金融機構與客戶的市場風險。通過以上資源的有效整合,強化互聯網普惠金融的服務品質與運營效率。

  創新金融産品和服務手段是拓展互聯網普惠金融服務廣度和深度的要旨。因此,在推廣針對小微企業、高校畢業生、農戶、特殊群體以及精準扶貧對象小額貸款的同時,還可以依託自助式動産、權利抵質押登記平臺開展動産質押貸款業務,同時引導有條件的金融機構設立無障礙服務網點,完善電子服務渠道,為殘疾人和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提供無障礙金融服務。在此基礎上,新老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應當“走出去”,尋求與國際金融組織的合作,引進國外金融資源,創新性地為國內困難群體提供金融解決方案。

  改善與優化商業環境

  作為一項國家戰略行動,國務院出臺了《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在此基礎上,財政部也頒布了《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頂層設計給普惠金融的政策導向異常鮮明。據此,除了在供給端培育與強化互聯網普惠金融的內功外,還應當進一步優化與拓展外部環境的撐托之力。

  第一,應當強化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要倡導與支持傳統金融機構持續加大互聯網、大數據以及雲計算的投入,鼓勵IT企業與銀行、保險等金融企業共建互聯網協作平臺,政府可以費用減免等方式予以策應性激勵;另一方面,要將改善農村金融支付環境視為重中之重,鼓勵銀行機構和非銀行支付機構面向農村拓展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廣度和深度,支持有關銀行機構在鄉村布放POS機、自動櫃員機等各類機具。這可以結合扶貧項目,也可通過市場手段將IT産品與服務配給到鄉村。

  第二,應當建立健全普惠金融信用信息體系,建議中央銀行儘快拿出征信集納的統一標準與格式,在此基礎上,加快建立多層級的小微企業和農民信用檔案平臺以及徵信機構,實現小微企業業主、農戶家庭等多維度信用數據的有效採集,同時擴充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接入機構,降低普惠金融服務對象徵信成本。另外,要打破數據資源的信息孤島格局,整合碎片化的信息資源,形成統一的信息共享平臺,夯實社會徵信體系的基礎,提升普惠金融的風控能力。

  第三,持續強化金融監管。針對互聯網金融的專項整治行動已經持續了一年,相關的監管細則已在陸續出臺之中,希望在此基礎上能夠形成互聯網金融的行業準入標準和從業行為規範。除此之外,還要研究制定互聯網行業數據安全指導意見,建立起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和相關標準體系以及全普惠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體系。不僅如此,還要針對供給側出臺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典當業管理條例、融資擔保公司管理條例等法規,以此控制與降低互聯網普惠金融的道德風險。(作者係中國市場學會理事、經濟學教授 張銳)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