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熱議校園消費金融

2017-03-15 09:04:16|來源:央廣網|編輯:許煬

  央廣網北京3月14日消息: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數據顯示,每年我國在校大學生互聯網消費信貸約800億元。巨大的消費規模下,由於行業門檻低、無序擴張,出現了不少貸款陷阱、過度透支消費的惡性事件。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對此呼籲:發展健康消費金融,進一步嚴控風險、加強安全教育,刻不容緩。

  資料顯示,2016年全國大學生總消費達到4500億元左右。除了學費支出,消費需求涵蓋培訓教育、健身美容、遊戲娛樂、社交往來等方面。校園誕生了消費金融大市場,商業銀行覆蓋卻嚴重不足。

  近年來,大量互聯網公司和民間借貸涌入“校園貸”。低門檻使得行業中出現“貸前虛假宣傳、高息放貸、金融詐騙、暴力催收”等亂象。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銀監會信託部主任鄧志毅表示,適度消費金融對消費、信用建立有推進作用,過程中要防止“兩種極端”消費。

  鄧智毅認為:“一是過去不肯消費,就是‘中國老太太和美國老太太’死前不同結局的故事,不消費是有影響的;還有‘過度消費’,也不行。借助信貸,能解決你時間和空間不匹配的問題,整體要量入為出。解決這兩個極端問題,可持續性地發展消費金融,才是健康的。”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蔡建國指出:學生群體客觀存在週轉性消費的需求,這需要學校重視加強校園不良借貸的風險防範和教育。

  蔡建國説:“我保守估計(上海)學生每人(每月)2000元生活費差不多的。校園貸款的問題,這是消費金融的一種形式。有些學生家庭困難,學費生活費需要貸款,這種情況客觀存在。但還有一種情況,學生要借錢去創業、或者買很貴的東西,這種情況我們是不贊成的。校園貸既然存在,説明有需求。如何引導,不走極端?這我們要維護的。”

  2016年以來,教育部連同銀監會等部門接連下發校園貸管理通知,地方政府相繼出臺細則。大批未取得信貸牌照、涉足校園貸業務機構退出。

  全國政協委員翟美清認為,校園貸款需求仍在,監管一棒打死有違初衷。她建議有關部門:“明確準入標準、嚴控準入機構;加強正規機構的校企合作,建立學生信用安全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銀監會信託部主任鄧智毅表示:“一個時期以來,校園金融出現亂象。一是正規銀行機構推動消費金融,又降低門檻;二是新的互聯網金融,把校園學生作為行銷對象;還有一些沒有資質和牌照的民間借貸機構,滲透到校園,更亂了。但無論如何,要加強監管,加強教育,凈化校園金融環境,往正規軌道發展。”

  今年是互聯網金融第四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四年來,政府工作報告對互聯網金融的表述分別是:促進互聯網金融發展、促進其健康發展、規範發展和今年“規範其風險”。業內指出,口徑轉變,透露出政府下一步監管方向,預計今年“校園貸”市場將迎來大洗牌。(記者 王思遠)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