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不動中國市場的Apple Pay

2017-05-09 14:11:25|來源:證券時報|編輯:許煬

  對於任何一種移動支付載體來説,中國市場都是一個可以撬動地球的支點——因為市場實在龐大,而且增長速度驚人。

  但是跟進駐初期的大張旗鼓相比,現在的Apple Pay幾乎很難被人想起。

  基於各家銀行跟蘋果簽訂的保密協議,我們難以從官方層面了解Apple Pay來華一年半的用戶數量、交易筆數和交易金額到底有多大。不過,記者從一家大型股份行和國有大行零售業務條線高管處獲悉,這兩家行的情況“不那麼樂觀”,持卡用戶註冊Apple Pay的佔比分別不超過4%和2%,人數分別為300多萬和100多萬。而且,綜合幾名銀行人士的説法,4%的佔比已算是行業較高的了,很多銀行也就在1%~2%之間。

  相信這些説法,不會離實際情況太遠。如此看來,從某種程度上,Apple Pay在廣闊的中國市場初步宣告折戟。

  那麼,問題隨之而來。為什麼?原因當然不是iPhone出貨量少了,雖然IDC數據確實顯示,iPhone手機2016年在中國出貨量下降23%,正被華為等國産智慧機品牌擠出去。

  以專業一點的姿態來説,當我們在談論一種“pay”的時候,我們討論的不是一種支付方式,而是承載商業場景的賬戶。這一點不只是針對Apple Pay,對其他手機Pay也一樣。

  先來看一個被動擠壓因素:對手太強。去年第四季度,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到12.82萬億元,環比增長41.72%。其中,憑藉著強大入口效應(社交、電商)和渠道黏度的天然優勢,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依舊位列前兩強,而且相加的市場份額比以前更大了,提高至91.12%;剩下的8名在9%不到的市場裏廝殺。

  Apple Pay在華首戰不利的主要原因是商用場景太少。在線上,其他的支付載體已經全方面(或逐步)打造貨幣基金購買、基金保險等理財代銷、購物優惠、出行、家政、電影票、彩票、水電煤繳費、轉賬等綜合功能,而Apple Pay甚至還不能支持個人轉賬。

  在線下,Apple Pay受理網絡的鋪設,受制于監管、産業環境、商戶受眾接受度等多重因素,遠不如中國本土選手快。以減免商戶手續費和商戶消費優惠(這個需要與發卡行協同)為例,Apple Pay的力度跟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不是一個量級。此外,Apple Pay的受理終端是特定的NFC(近場支付)機器,通常商戶會配備普通的POS機和掃碼槍,但不一定會配備(或者説升級)Apple Pay需要的受理終端。要商戶去升級受理終端,相應的補貼卻又不到位,商戶很難有動力去做。

  綜上所述,一個本來就沒有入口優勢的支付工具,缺少足夠吸引用戶的商用場景,在面對中國本土市場想像力巨大、執行力較強、商業基礎完善的綜合支付賬戶時,敗下陣來並不意外。所以,Apple Pay的持卡用戶綁卡佔比只有兩三個百分點完全可以理解。(證券時報記者 劉筱攸)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